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源於黃帝和老子,興於張道陵。它追求宇宙和諧、國家太平,相信修道積德定能安樂幸福、健康長壽。道教以神仙信仰為核心內容,修道成仙為終極追求目標,尊奉老子為道祖,張道陵為教祖。
台灣道教神明編輯
台灣道教廟宇常見祀奉神明如: 三清道祖、西王金母或稱瑤池金母、玉皇大帝、玄天上帝、關聖帝君、文昌帝君、孚佑帝君、神農大帝、媽祖、保生大帝、五府千歲、中壇元帥、張府天師、福德正神、註生娘娘、月老星君、太歲星君、開漳聖王、廣澤尊王、斗姥天尊、清水祖師、三代祖師等。

道教以它的清靜無為、修道成仙的特質,使現世的人們求得了生命的寧謐和圓滿。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學究李白、蘇東坡等都對它如癡如醉!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中華民族的心靈救治良方,是漂泊無以的靈魂的精神家園。魯迅先生也如是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全面而深刻影響著中國文化產,歷久彌新!其神仙信仰和崇尚自然無為的思想,對中國文學藝術浪漫主義色彩和自然主義審美觀的形成影響尤深,神仙崇拜活動與中國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娛樂水乳交融,服藥煉丹術對中國古代化學和藥物學有傑出貢獻,養生、行氣、存神、內丹等養生方術對中國傳統醫學和人體科學有密切關係……總之,道教中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至今仍吸引著許許多多的中國民眾。

為使大家對道教有些認識,並體味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現對道教作條文簡介。
一、道教歷程,盛衰不息
1、道教的起源:原始宗教崇拜;
2、先秦仙道活動:方士尋仙和聖哲的思考;
3、秦漢道教:新道教和尋仙;
4、漢代教團的興起:道教的正式創立;
5、魏晉南北朝的興旺:道教分化與改革;
6、隋唐盛旺:道教的繁榮發展時期;
7、北宋承唐崇道:真徽兩朝道教的高潮期;
8、宋金元的對峙:道教派系紛呈;
9、明清的衰落:道教走向世俗化。
二、道教教義,玄之又玄
1、尊道尚德:只有高尚的德行才能得道;
2、仙道貴生:道教信仰的核心宗旨;
3、三洞宗元:道化萬物的信仰宗元;
4、清靜寡慾:無語以待萬物;
5、自然無為:行為的最高法則;
6、柔弱不爭:順其自然的處世觀;
7、返樸歸真:修行和修煉的目的;
8、天道承負:道教的善惡報應觀。
三、道教派別,枝繁葉茂
1、符籙派:道教的主流派別;
2、天師道:政教合一的道教派別;
3、太平道:除盡不平方太平的道派;
4、金丹派:信奉「丹經之王」的道派;
5、上清派:信奉《上清經》的道派;
6、靈寶派:最早以「三清」為主神的道派;
7、樓觀派:老子講《道德經》處興起的教派;
8、全真道:王重陽創立的內丹派;
9、太一道:尊奉「太一神」的道派;
10、真大道教:以老子《道德經》為本的道教;
11、金丹南宗:呂洞賓一脈相傳的內丹派;
12、正一道:三個道派的聯盟;
13、淨明道:信奉「許真君」的道派;
14、武當派:因武術而名聞天下的道派。
四、道教經典,神奇授書
1、經籍起源:妙氣授書與神仙授書;
2、三洞四輔:道書的分類方法;
3、《道藏》:道教經籍的總集;
4、《道德真經》:不可不看的道教聖典;
5、《南華真經》:讓道教充滿神秘的經典;
6、《太平經》:最早問世的道書;
7、《老子想爾註》:五鬥米道的重要秘典;
8、《周易參同契》:煉丹者奉持的丹經之主;
9、《黃庭經》:教義與醫學一體的修真古籍;
10、《上清真經》:上清派經系第一經;
11、《度人經》:道教萬法之宗;
12、《陰符經》:蘊涵深奧哲理的經書;
13、《玉皇經》:皇權與神權想和的經書;
14、《心印妙經》:道教徒早晚必誦功課。
五、神仙信仰,神妙莫測
1、神仙信仰:道教的最高理想;
2、三清:宇宙萬物的創造者;
3、四禦:統帥天地的領袖;
4、東王公與西王母:太陽神和太陰神;
5、南極仙翁:執掌人間壽命長短的神仙;
6、太乙救苦天尊:下地獄者的救星;
7、三官大帝:主宰人間禍福的大神;
8、真武大帝: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
9、四象二十八宿:太上老君的護衛神;
10、六十元辰:本命年必拜的本命神;
11、十殿閻王:生死輪回的操縱者;
12、王靈官:道教最高護法神;
13、黃帝:騎龍升天的民族祖先;
14、彭祖:最長壽的仙真;
15、四大真人:修真得道的仙人;
16、安期生:秦皇漢武的「偶像神」;
17、五嶽大帝:執掌五嶽的山神;
18、八仙:代表最廣泛的信道者的神仙集團;
19、土地神:庇護一方百姓的神仙;
20、城隍:守護全城的「市長神」;
21、財神:滾滾財源的操縱者;
22、門神:守衛門戶的神靈;
23、雷公電母:懲惡揚善的神仙組合;
24、龍王:確保風調雨順的神靈;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96059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