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為什麼流行積點卡?
如何更好地激勵顧客消費?
你已經走完了20%的路,或者你還有80%的路要走。
哪個說法更能激勵你完成任務?
本文提供了一個科學激勵理論,無論是對激勵他人還是自己,都十分有用。
01咖啡館的積點卡
假設有一天,你約了朋友喝咖啡。點單付帳之後,咖啡師遞給你一張積點卡,說每買一杯咖啡就能集一枚印章。
攢齊十枚印章之後,就可以免費換一杯。
你接過卡片,發現她已經在上面給你蓋了兩個章——你已經朝著那杯免費咖啡進發了。
你取得的進展可以用兩種方式描述:你已經走完了20%的路,或者你還有80%的路要走。
哪個說法更能激勵你完成任務?
原來,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對想贏得忠誠客戶的咖啡店老闆有用,對任何一個想要說服他人(甚至包括他們自己)完成任務的人,這個答案都是有意義的。
(順便說一句,在你接著讀下去之前,你應該知道,你已經讀完本文的1/5了。)
說服科學專家古敏中(Minjung Koo)和艾萊特•菲什巴克(Ayelet Fishback)認為,要是把注意力的重點變一變,人們完成任務的幹勁兒就會變得更強。
他們假設,在任務剛開始的時候,與其把關注重點放在尚未完成的、比例較大的部分,不如把重點放在已經完成的、比例較小的部分,因為這樣做會讓人勁頭兒更足。
02壽司店裡的積分卡實驗
為了測試這個猜想,古敏中和菲什巴克設計了一系列精彩的實驗,其中一個選在了一家人氣很旺的壽司店。
在4個月的時間裡,900名該店的常客參與了一個忠誠客戶獎勵計劃:午餐期間來店消費十次,就可獲贈一次免費午餐。
一半顧客拿到的是空白卡片,他們獲知,每吃一次午飯,就可以加蓋一枚壽司形狀的印花。
由於每次消費蓋一個章,顧客的注意力就被引導到了累積的進展上。咱們把這組顧客稱為「進度累積組」。
另一半顧客拿到的卡片上,10個壽司形狀的印花已經蓋好了。
每來店吃一次午餐,店員就用打孔機打掉一個印章。
因此,這批顧客關注的是距離那頓免費午餐還剩餘多少沒完成。咱們把這一組叫作「剩餘任務組」。
說到此時,我們需要強調一個事實:請一群朋友或同事們來吃飯的顧客可以得到多枚印花(或是在卡上多打幾個孔),這意味著他們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分析結果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如果顧客最初取得的進展較小,即獨自吃飯或請客人數很少,那麼「進度累積組」的人更有可能再次回到餐館消費。如果顧客最初取得的進展很大,那麼情況就反過來了,「剩餘任務組」的顧客更願意回來。
03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這是因為,在這兩種情況下,當顧客的注意力焦點被引導到較小的數字上時,完成目標的積極性更高——無論這個較小的數字指的是已經取得的進展(通往免費午餐的路,你已經走完了30%),還是剩下的任務(你還有30%的路要走)。
古敏中和菲什巴克把這個理論稱作「小數字假說」。
這裡面的含義很清楚:無論你的目標是提高客戶忠誠度,還是只不過想激勵他人(你自己也算)更積極地完成任務,這項研究的建議是,你應該在早期的時候,把目標對象(或你自己)的注意力引導到已經取得的少量進展上,而不是盯著尚未完成的較大數字。
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執行任務的早期,盯著小數字能夠喚起人們儘可能高效做事的慾望。
從完成了20%進步到40%,這相當於進展翻了倍,行動看起來非常高效。
相比之下,如果進度從60%增加到80%,同樣都是20%的增量,但感覺上不過是已完成任務的四分之一。
04「激勵」的秘訣:關注「小數字」
因此,當管理者想要激勵員工積極實現銷售或績效目標的時候,應該針對大家已經取得的成績給出反饋,藉此來保持最初的衝勁兒。
比如,「新季度剛開始一周,大家就已經完成了季度目標的15%」,而不是「咱們頭一個星期乾得不錯,現在還有85%的任務有待完成。」
同樣,如果某人想督促自己定期存錢,好買一台新的高畫質電視,或是夫妻倆想要還掉信用卡或個人貸款,就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雖小卻很重要的、已經取得的進展上,激勵自己堅持下去。
常常坐飛機的旅客收到的通知單上,應當標出顧客已經積攢了多少歷程,一旦里程數過半之後,通知單上就應該強調還差多少里程就可以享受升艙服務。
咖啡師應當在給顧客蓋章時告訴客戶,他們已經積攢了幾個印花,或是還差幾個印花就可以兌換免費飲品了。
還記得在壽司餐館一上來就消費了很多的顧客嗎?這意味著他們很快就累積了許多印花,離目標更近了。
在這種情況下,剩下有待完成的任務比已經完成的任務少。
也請記得,注意力集中在「剩餘的少量任務」的那一組人更容易完成任務。
「你離完成目標只有20%了」會比「你已經完成了80%」更能受到鼓舞。
「小數字假說」建議我們,無論顧客處於路程的哪個階段,反饋的重點應該始終放在較小的數字上——無論這個數字指的是已經取得的進展,還是有待完成的任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2486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