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選冷鋪,開業總是靜悄悄的,廚師專用沒有經驗的90後,真老陝在近三年時間裡,用四家天天排隊的門店,刷新了我們對於陝西小吃的印象。
創始人郭青傑,一個從醫藥行業跨界而來的陝西小伙。
△真老陝創始人 郭青傑
他用好食材加上兩部手機里10000多個粉絲經常提出的改進意見,讓真老陝成為了長三角最火的陝西小吃品牌。
醫藥行業跨界餐飲
借「習連會」推出陝西小吃
真老陝誕生在蘇州,在長三角地區,這是最火的陝西小吃品牌。
郭青傑和很多陝西人一樣,有著黃土高原的豪邁,嗓門大,還沒說話先大笑起來。原本,郭青傑有著不錯的職業,因為做的時間久了,不管是薪酬還是地位,都有了。
但仔細想想,還缺點什麼。
「可能還缺點兒自己的事業。」
郭青傑打算創業的時候,家人、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勸他別急,應該再工作兩年,積累點經驗和資金。
「但一直干自己熟悉的事情,越來越安逸,溫水煮青蛙,干到退休能積累多少?」郭青傑還是決定放手一搏。
做點什麼好呢?什麼都講究風口,2013年的餐飲業是個風口,因為高端餐飲的調整,大眾餐飲迎來了發展的好機會,郭青傑想,老百姓總是要吃東西,越貼近老百姓的需求,前景就越好。
接下來是選擇什麼品類。
郭青傑是陝西人,但常年漂泊在外,很想老家。他經常找陝西風味的店裡吃飯,但覺得不是小時候吃慣的那個味兒:
「到店裡和他們用陝西話交流,他們聽不懂我在說什麼,味道和咱真正陝西的差得十萬八千里。」再看看那麼多食品安全問題,不敢在外面吃飯了。
「一定有很多人有我這樣的痛點」,郭青傑說。
那年的9月,真老陝在蘇州十梓街一排空關了大半年的六七間鋪子中選了一間,悄然開業。也就是從那一天,真老陝開啟了持續至今長達近三年的排隊模式。當地所有媒體齊齊報道,名揚全城,很多餐飲同行從全國各地前來交流。
2014年2月,在習連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招待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上了陝西的biangbiang面、肉夾饃、涼皮、羊肉泡饃,引發了諸多人對於這個biang字的好奇,真老陝乘勢推出的「習連套餐」一下子紅遍全網。
名字
傳達老鄉情意和真正陝西味道
通常來說,品牌命名是創立品牌的第一步。
俗語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好的名字,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財富,並能喚起人們的聯想,繼而對企業產生極強的印象。
很多老鄉、很多朋友,都認為」真老陝「這個名字非常贊。
他跟紅餐網記者解釋,老陝,就是地道的陝西人,也是陝西老鄉之間親切的稱呼,這樣一個門頭讓陝西人看到,會非常親切,有共鳴和感召力。
一個陝西人做的陝西特色小吃,肉夾饃、涼皮、biangbiang面、羊肉泡饃……這就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信賴感,並且認為這裡的產品很地道。
在門頭上,真老陝三個字旁邊,是一個大雁塔的形狀;而在門店內,厚重純榆木桌凳和明檔操作,可以讓客人一眼看到面是怎麼做出來的,都透露著陝西特有的實誠厚道,與「真老陝」形成呼應。
△明檔操作 看得見更放心
選址
專選冷鋪,開業從不做宣傳
餐飲業有選址定生死的說法。
在如今的餐飲業,儘管市場規模逐漸擴大,但背後的餐廳數量的增速,遠遠高於市場規模的增加速度。
以去年為例,很多媒體都在鼓吹餐飲業的收入超過了3萬億,但沒有看到背後新開了多少家餐廳。
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餐廳數量的增加都超過了50%,甚至達到90%。此時,好的選址可以帶來更多流量,對生意無疑有很大幫助。
但真老陝的選址,卻悖其道而行,店面基本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附近沒有寫字樓,沒有旅遊景點,沒有學校,還不能停車。
新店開業,也沒有敲鑼打鼓,從不打折沒有優惠,總是靜悄悄地就營業了。
但選所謂的冷鋪,郭青傑有幾方面考慮。
首先冷鋪才有的挑,房租相對旺鋪也便宜許多。
「我們也做了一年多的市場調研,制訂了比較完善的商業計劃,用省下來的租金精選食材、手工現做、提升體驗,識貨的客人不會不來。」
△大排長龍
郭青傑的想法得到了驗證,這家店開業後幾乎天天排隊。紅餐網記者11點左右到了店裡,等到12點多,排隊的人已經從收銀台排到了門口。
用戶
兩部手機+公眾號
與兩萬粉絲互動,倒逼管理提升
郭青傑敢於選擇冷鋪、靜悄悄地開業,因為他堅信至誠通天。
以前,我們習慣於把消費者稱為顧客。
當他來到店裡,與我是買賣關係,出了門我們沒關係;但隨著通信工具的多樣化,顧客與餐廳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二者的粘性關係可以幫助餐廳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這時候,我們更習慣於把顧客稱為用戶。
郭青傑指著桌子上的貼的二維碼圖片說,這是我個人的微信,建了幾個群,兩個手機和這些粉絲們交流。
「我們的粉絲是真親,他們幫我們提意見,也幫我們轉介紹、引流。」
郭青傑說,這些真親會把身邊的人帶來吃了一遍又一遍。而就在和記者說起這些的時候,郭青傑還會不時與熟悉的顧客打招呼,並送上一罐西安人特別喜歡喝的冰峰。
郭青傑說,他的兩部手機三個微信號有10000多個粉絲在不斷提意見,而用個人微信和用戶互動更有溫度,「客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能夠第一時間和我說,這些第一手的用戶反饋,都推動真老陝不斷改進,倒逼管理提升。」
產品
嚴選最好的食材
自己一手培養的90後操作
已經很少有人在討論產品重要還是模式重要。不斷湧現也不斷消亡的所謂網際網路餐飲在說明,離開產品說模式,都是太監在討論高潮。
郭青傑說自己不懂廚藝,但知道什麼樣的產品才好吃。
首先,食材這一關必須把控好。
「很少有飯店用大品牌鮮肉,因為成本貴的多。」
真老陝對於食材的把控幾乎做到了極致:油是麥德龍直供,肉是雨潤的;醋有兩種,臊子麵用的是陝西岐山醋里最好的品牌「天緣」岐山香醋,調涼皮用的是戶縣大王鎮最好的「大王熏醋」;辣子用的是陝西興平特產線椒,是最好的秦椒。
真老陝店裡的涼皮都是當天早上現蒸的;肉夾饃也是現烤;用的臘汁肉,也是自己滷的在鍋里熱著,有人點了再剁碎夾饃。
其次,後廚,真老陝堅持只用90後,而且選擇沒有後廚經驗的。
「就跟開車的司機一樣,如果有經驗,他就會有很多自己的不良習慣,但那個習慣不一定是好的。90後比較有活力,沒有那些不良習氣。」
而90後的這些年輕人,基本上都是陝西人,經過正統的培訓,能認同真老陝的理念,對陝西麵食也會有深刻的理解,也能學會傳統的小吃製作手藝。
踏踏實實做的好東西
顧客能看得到
當然,我們還能說起的,是真老陝的服務。
顧客是哄不了的,如果產品好了,服務上也時刻為他們著想,他們必然會記在心裡。
紅餐網記者去的這家門店並不大,用餐的面積大約80平方米。
郭青傑指著頭上的空調說,兩台空調足夠150平方米的空間使用,但真親說感覺熱,郭青傑就加了一台5匹的櫃式空調;還有真親說熱,就又加了一台。
其實還不止這些:店裡的洗手間是全套TOTO潔具,電視機是SONY55寸4K級大螢幕,碗是景德鎮高端瓷、手繪、釉下彩,杯子是宜家的……
兩年多的餐飲干下來,郭青傑已經習慣了和真親聊天,並不斷強化團隊培訓、練習手藝、優化流程、改進服務,而這些真親看到真老陝不斷上進、追求更好,也更願意維護這個品牌。
在一個叫做「拍磚找罵「的群里,一個真親很關心真老陝,經常提意見,郭青傑說這是好事兒,我很歡迎提,這是在幫助我們進步。
但其他粉絲看不下去了,產生了誤會,「他們說人家都已經做這麼好了,還那麼苛刻幹嘛。結果,提意見的這個朋友就被其他粉絲氣的退群了。」
對那個朋友,郭青傑感覺很不好意思,「也挺欣慰,我們踏踏實實做的好東西,顧客們會看得到的,也會珍惜我們這樣的良心餐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22473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