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形筆直,眼睛極有神,思路毫不含糊,對數字精準到個位數。你完全猜不到他已經66歲。
46年餐飲經驗,從學徒到大廚、職業經理人,再到投資人,對粵菜發展、餐飲人才培養做出諾大貢獻,被同行稱為「餐飲教父」。
至今他投資5家店面,正在悶聲發力做企業深耕。他是半島餐飲集團董事長——利永周先生。
《陳洪波高端訪談》周刊
欄目策劃/主持 : 陳洪波(紅餐網創始人)
利永周談企業深耕
在和利永周的聊天中,常常能聽到「宏觀」、「深耕」,卻極少有「複製」、「飛速」這樣的字眼。
從轉型餐飲投資人至今14年,他憑藉為數不多的幾家店面,一步步深耕,耕出他的一片天地!
發力城郊
1找到痛點,投資1.5億發力花都
2010年,當多數餐飲老闆湧進市區商業中心時,利永周卻相中廣州的城郊——花都。
經過全面調查和深度分析,他發現花都經濟發展雖然比不上廣州,卻占據地理優勢,具備發展潛力。毗鄰白雲機場、廣州北站,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皮革交易中心,吸引了全中國前10名的房地產公司。
隨著經濟的發展,花都人越來越有消費力,卻苦於沒有高品質餐廳,沒有具備宴會功能的大型酒樓。
花都半島豪苑酒家外景
於是,利永周果斷拿下50畝地,投資1.5億,建造了花都乃至廣州最系統的園林酒家——花都半島豪苑(以下簡稱「豪苑」)。豪苑共4層樓,營業面積達14000多平方米,園林面積25000多平方米。
2主攻宴會,年營業額超3500萬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習俗性宴會功能成為剛性需求。利永周看中了這一點,來到花都便主攻宴會。
諾大的豪苑,最多可設立240席,2000多人同時用餐,停車位超700個,LED等硬體以及人員配備到位。
花都半島豪苑酒家宴會廳
利永周向紅餐網(微信號:ygcywzz)記者透露,豪苑接待宴會的數據。每月平均1200席,1月高峰期甚至翻倍,宴會年營業額超3500萬。
利永周相信,只有把環境、產品、服務、功能等,經過全方位系統化打造的場所,才能長久受歡迎。
3走親民化路線,保障可持續經營
半島豪苑宴會作為主打,散座也要有策略。利永周分析,雖然集團定位高端粵菜,但到了花都,產品價位還是作靈活調整,更加親民化,為店面拉動人氣,搞經營必須接地氣。
「我們不求暴利,只求均衡、可持續地發展。」利永周告訴我們,這家斥巨資投資的酒家,計劃8年收回包括主體建築的投資成本。試問當下,有多少家企業能熬得住如此漫長的等待?
直面高端餐飲遇冷
1高端餐飲飽和,2010年已預見
採訪利永周,「國八條」出台後高端餐飲遇冷,是不可能繞過的話題。沒想到,利永周卻對此呵呵一笑。
「不是高端餐飲不行,而是這個業態飽和,需要作調整。」利永周很坦然面對這樣的時代,更站在宏觀角度看待,認為任何一個業態發展到一定程度,都可能遇到這種情況。
早在2010年,他已經預見高端餐飲的飽和狀況。他指導集團高層及時在經營策略、客戶鏈做出調整,重新整合客戶資源。「很高興我們生存了下來!」
半島出品:椒香醉海螺片
半島出品:涼拌野生鮮天麻
對於高端餐飲的發展,利永周以香港為鑑。70、80年代,香港經濟高速發展,同時帶動了高端餐飲的蓬勃發展,而到90年代以後漸漸降溫。這對內地有著借鑑意義。
「不是高端餐飲不行」、「不是粵菜不行」、「不是大型酒樓不行」……如今內地面臨經濟結構的調整,過去飽和的業態,當然需要調整。
2「小而美」也會過剩,開店需理性
利永周對時下流行的「大眾消費」、「小而美」餐飲業態,也給出警醒。當這個業態高速發展,將來產能過剩,同樣需要調整。
這幾年很多人嘗試說服他進商場,可他堅持不去。「一窩蜂地進去,業態很快飽和,還炒高了鋪租。」「店面,是開了就不能關的!」他建議餐飲老闆開店之前,能夠理性思考。
3鞏固現有店面,絕不盲目擴張
2011年以後,利永周放慢了發展速度,除溫哥華一家,國內並沒有新店,他求的是「穩」。既然業態發生變化,最重要的是鞏固好現有店面。
位於「二沙島」文化區域的「半島御珍軒酒家」,二樓的大包房正在重裝,主推海鮮自助餐,三樓打造觀景花園式宴會功能。位於市中心市長大廈的「半島名軒酒家」,推出輕沙拉,吸引更多的白領、金領。
半島御珍軒酒家的空中花園
利永周說,這是為了豐富原有的餐飲業態,吸引更多消費者。
深耕餐飲業態
豐厚食品產業鏈,開發系列延伸品牌
「將來的競爭,是成本與效率的競爭。」利永周認為要贏得競爭,一來,必須加大效率,二來,通過產業鏈降低成本。
2011年,他建立了食品加工廠,及檢測中心。經過幾年整合,半島供應鏈體系慢慢建立起來。利永周很高興,豐厚了自己的產業鏈,為競爭打下基礎,為企業多元化發展起推動作用。
半島食品加工廠2011年開始投入使用
利永周策劃好依託食品供應鏈,塑造系列半島品牌,如麵包店、茶餐廳、燒臘店。
「半島喜月」,半島研發的月餅,早在幾年前推向市面,並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半島餅屋」,已在花都開張;「半島茶餐廳」,在花都萬達廣場籌備當中。
利永周將食品產業鏈視為企業長遠發展的重中之重,他希望通過食品產業鏈,最終實現幾個目標:
1.降低食材採購成本;
2.大店帶動小店,將富餘人力資源投入小店的經營,節省人工;
3.開發系列延伸品牌,豐富不同餐飲業態。
當然,最終目的是增強抗風險能力和保障持續發展能力,在風浪之中屹立於不倒之地。
綜述
「不是表面上的擴張,我們要做深耕!」66歲的利永周,嘴裡吐出的每一個字,都那麼堅定,那麼有力。他對餐飲宏觀的把握,全局的判斷,和對信念的堅守,也許正值得我們年輕餐飲人學習。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