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為什麼要拜師?餐飲人都應看

嘟嘟| 2016-06-08| 檢舉

為什麼要拜師,何為拜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新從業或學藝者通過儀式與授技授藝者結成師徒關係,謂之「拜師學藝」。中國很多傳統的項目都講究拜師學'...

為什麼要拜師,何為拜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新從業或學藝者通過儀式與授技授藝者結成師徒關係,謂之「拜師學藝」。中國很多傳統的項目都講究拜師學藝,就是師傅帶徒弟,師傅言傳身教,使後人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學會前人已經掌握的技藝。大凡以手藝討生活的行當,都是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傳承技藝,使得一門手藝一代一代往下延續。

廚師拜師也是這樣,傲立於世界美食之林的「中華美食」的烹飪技法,自古都是由師傅帶徒弟才得以傳承創新、發揚光大。沒有師父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就不算入門。廚師行里至今認為沒拜過師,就「不是門裡出身」,通俗地講「不正規」。

拜師與不拜師有什麼區別?

簡而言之,拜師,對徒弟而言,為了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對師父而言,為了使自己的獨門手藝代代皆有傳承人。

1、從形式上來講,不拜師,就如同我們在學校的師生一樣,是最普通的教與學的關係,只能稱為「老師」,關係密切的可以稱為「師傅」。拜師以後呢,即可成為 名副其實的「師徒」關係,徒弟即可名正言順地稱老師為「師傅」或「師父」,也就是成為血脈相連的師生加親情關係,成為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人們常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即指的是這種關係。

2、拜師可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中國廚藝精深,靠自學比較難,但拜了名廚為師,就可在短時間內學到真傳,有手上真功夫的廚師在餐飲業能夠很快立業。

3、拜師以後,師徒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很穩固的親情關係,好的師徒關係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一輩子即使相隔千里萬里,也割不斷師徒的情分。逢年過節,或老師及師母的生日,或老師家裡的大事、或開業、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老師或親自參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問候和關切。師父也會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弟子。當然,師徒雙方也許會因繁忙或其他事務不能經常聯絡,也不會影響這種關係的現實存在,師徒都不必拘泥於形式。如果是沒有拜師的學員就缺乏了這份親情關係,以師生之禮相處即可。

4、拜師之後,就確立了正式的傳承關係,解除了教與學的後顧之憂,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學,師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學有所成,有一天出師了,師父有責任和義務將徒弟介紹給水平更高的師父來教授。沒有拜師的學員,老師不承擔此項責任和義務。

烹飪學校能代替拜師麼?

烹飪學校無法代替拜師,因為學校的教師和學生是暫時的師生關係。作為烹飪學校的學生,老師只需在安排的課時內盡力教授學生,而學生交納一定學費後,到學期畢業,與老師的關係基本就基本宣告結束,其實大多數在烹飪職業學校學習畢業後,進入酒店也是從小弟做起,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相對對多一些,但由於實操過於少,學生的做菜經驗不足是硬傷。學校不可能象師傅帶徒弟那樣一對一地手把手教你。

但廚師拜師後師徒之間是終身制的,除非被逐出師門,否則師傅永遠是師傅,而徒弟永遠是徒弟,這樣一來,他們之間的關係就緊密了,師傅要對徒弟負責,而徒弟也必須對師傅負責,無論是技藝方面,還是品德方面,甚至於雙方的前途,互相之間都相當關注,這就是師徒與師生之間最根本的區別。

具備什麼條件的人才可以拜師呢?

不是所有的大師名廚都無條件接受學徒的,想拜師必須有一定的條件:總體而言,要想拜師必須:

1、思想進步,作風正派,道德品質優良的人。

2、對本行業有極其濃厚的興趣,並有一定最基本的模仿能力,願意為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奉獻與擔當的人。

3、有一定的天賦,並能勤學苦練的人。

4、對本門技巧有高度的認同感,並對所拜師傅有高度的信任感的人。

5、老師的固有學員或學生,學習較好的,並願意再拜入師門繼續深造的。

6、有一定生意基礎,品行優異,需投師深造的人。

中國食學體系的的創始人東方美食劉廣偉先生收徒的要求極為嚴格,尤其看重「德有幾高、藝有幾高」,且要經過兩位徒弟推薦、三年以上的考驗才能入門。

廚師拜師有什麼好處?

一是可得到好手藝的真傳。廚師行業都是個標準的靠手藝吃飯的行業。一個廚師的良好手藝,甚至是一家規模不大餐館的定海神針,廚師炒勺上顛出的菜品質量,能夠決定一家餐館的盈虧狀態。所以,拜了名廚為師,學了真傳,有手上真功夫的廚師在餐飲業, 很受人尊敬,也有利自身的發展。

二是師出同門,有利共同成長,互幫互扶。是個抱團最為緊密的群體,廚師之間相聯的紐帶,除了是親戚、同鄉的關係外,就算是同門師兄弟的關係最重要了。同門師兄弟,因了師出同門,有共同的師傅,相同的成長背景產生相同的話題,從思想感情上講,就容易抱團許多。久遠的行業演進歷史,使廚師形成了一個特殊的行業群體,繼而形成了一整套適合行業發展,維護從業人員利益的習俗慣制。

三是可進入更高的人脈圈子。俗話說「人脈就是財脈」。學習師傅的廚藝,通過師傅的親自教授,達到自我提高只是一部分。更多是通過師傅擴大自己的社交圈這才是拜師的重點所在。不難想像為什麼有些人已經是成手且有自己人脈圈子的廚師還去拜一位大師為師,更多的是想通過大師的行業地位進入一個更高層的人脈圈子,通過大師的名氣更好的宣傳自己,從而也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鑒於大師在行業內的地位,他們往往很受人們敬重,作為大師的徒弟,自然也會讓人另眼相看。

廚師拜師有什麼儀式

筆者參加過二次劉廣偉大師的收徒儀式,感受頗深,即使是21世紀的今天,中國的廚師拜師儀式,仍是保持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最多的儀式之一,非常難得。通常的收徒儀式,分為徒弟跪拜、送拜師禮、師傅回禮、發收徒證書、喝敬師酒(以茶代酒)、念拜師詞等多道程序,師徒均穿傳統中國服裝,氣氛莊重嚴肅。今年五月劉廣偉先生的收徒儀式就經歷以下程序:一是弟子自我介紹,二是弟子致拜師辭,三是向師父叩首,四是向師父奉茶,五是為師父沐足,六是師父頒發收徒證書,七是師父提出期望和告誡。整個儀式隆重而熱烈,質樸而厚重。七個環節緊張而有序,顯示了拜師人的真摯情感和對師父的崇敬之情,特別是現場給師父沐足的場面深深打動了師父、師母與來賓,讓許多同行懵然落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1848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