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成為掌握火候的「大師」

嘟嘟| 2016-05-03| 檢舉

人們都說中餐好吃,中餐的一大秘訣就是火候,想學徒是要從火候開始學起的,火候掌握不好就休想說什麼「色」、「香」、「味」。火候關鍵,但又難學,因為這是一門心領神會的學問,就像烹飪中的「適量」、「少許」,沒有固定的標準,全在用心體會。

↑ 假設,你是一個烹飪學校的小徒弟,那麼你該如何練就一手過硬的「火候功夫」呢?你可能很心急,想分分鐘得了老師的真傳,成為掌握火候的「大師」,可你知道嗎,在真正的烹飪學校,他們也是按照下面的方式一步步來練習的。

1、基礎功夫

火候可不是一進門就要學的東西,切蹾、調汁、刀工,基礎功夫學紮實了師傅才讓碰火的。「心急上不了熱火」,看著那一冒一人高的火苗,沒有良好的心理準備,手忙腳亂是難免的。

2.油溫控制階段

想學火候,油溫控制少不了,怎樣能讓鍋裡的油聽話,首先你要了解它,知道什麼樣是低油溫、什麼樣是中高油溫,什麼樣可以燉煮,什麼樣可以爆炒。

3.耐心炸一鍋

炸鍋又稱末鍋和尾鍋。一大鍋的油,將切好弄好的物料放入,魚啊、肉啊、菜啊,炸至成半成品,方便以後的操作。炸鍋最需要的是耐心,鍋燒肘子、炸雞等都需要提前做好炸鍋的工作,這個階段是要真正熟悉不同菜餚對油溫的要求,合理地控制熱油的溫度。

4.熟悉燒、煮、燉的工序

燒、煮、燉都是慢火工藝,所以對時間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多一分少一分,對菜餚的影響也不大,因此在這個階段主要是能控制火力,知道什麼樣的菜應該如何應用什麼樣的火力,在哪個階段應該變火、變量。

5.炒裡用火

最高段位——爆鍋菜:爆鍋是火力最難掌握的,爆鍋油溫很高,火力大,不可調,往往爆鍋菜在鍋裡也就待上一分鐘,甚至幾十秒就要出鍋,火力多一分不成,少一分不行,而且整個菜型一步到位,過了時間就會遭遇煳鍋的危險。

廚師行講「三分做功、七分火功」、「三分技術、七分火候」,都說中了中餐的要害。油烹中有大小火力,大火可以做火爆鴨心這樣的菜,急火快炒,十成熱油一下子將鴨心外麵包裹一層膜,形成了外部焦香內部軟嫩的效果。小火則可以烹製乾炸丸子或者乾炸帶魚,小小的火力,慢慢將丸子和帶魚中的水分蒸發出去,像乾炸丸子,火力一定要夠小夠微,甚至要在烹製過程中將鐵鍋端下爐灶,讓丸子在溫油中浸炸一會兒,廚師管這個叫做「蹾鍋」,蹾的過程,也是丸子中水分慢慢揮發的過程。如果油溫過高,丸子就會煳掉,內部卻還沒有完全成熟。

名師指點:大廚教你用一片蔥掌握油溫

1. 微火油溫:將蔥放入其中,蔥片沉底,毫無變化。

2. 小火油溫:放入蔥片,你會發現蔥片的周圍出現細密的小泡泡。

3. 中火油溫:放入蔥片,你即刻發現在蔥片的周圍出現大泡,感覺油在煎炸蔥片。

4. 大火油溫:將蔥放入,立刻開始翻滾煎炸,蔥片很快就變成了焦黃色,用手感覺一下鍋面的油溫,熱氣逼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549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