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米其林星級廚師都在做什麼

嘟嘟| 2016-05-01| 檢舉

陳嵐舒| 食物的力量

初見陳嵐舒,有些驚訝眼前這個清瘦的年輕女生就是亞洲最佳創意女廚師。

她在台灣所開設的樂沐(Le Mo t)法式餐廳,也是躋身亞洲50最佳餐廳的首家台灣餐廳。

雖然大學時候念的台灣大學的外國語文學系,但畢業後,她不顧一切地奔赴法國學習廚藝,從甜品到法餐全般,巴黎費蘭迪法國高等廚藝學院(ESCF - Ferrandi)第一名成績畢業、擁有法國專業廚師證書CAP de Cuisine 的她曾在頂級酒店H tel de Crillon 的餅房、高級點心房Pierre Hermé、米其林二星餐廳Le Relais d'Auteuil、米其林二星餐廳Les Ambassdeurs 以及全球排名前三的米其林三星餐廳The French Laundry 工作過,與多位米其林星級大廚共事,還曾師從名廚Thomas Keller,同時也是全球第一位獲得羅萊夏朵(Relais &Chateaux)明星主廚頭銜的亞裔女主廚,並獲得了2016 年羅萊夏朵的年度女性。

由於她如此豐富的資歷,外加台灣地區和上海的相似環境,便忍不住詢問起她關於米其林星級主廚們頻頻在上海開設餐廳或者舉辦活動的看法。

陳嵐舒的回答安靜有力卻十分中肯。

「精緻飲食和精緻文化是一個推動整體文化的重要部分。

精緻飲食並不代表「貴和少」,其實體現於整個關於食物品質的要求。

米其林餐廳以及在其中工作著的主廚們,不僅對於菜品本身,甚至對於整個服務環境、衛生、空間設計等餐廳中的每個細節都是有著自己的執著和嚴格要求。

光是食材本身,就完全不同,而這一切的要求,最終都會要回歸到供應鏈這個最基本的層面上。

所有的東西,都是有需求才會有生產的。而看著這些高要求的餐廳或者廚師,周圍肯定有人想要效仿,想要開同樣水準的餐廳,那麼,整個環境就會慢慢被帶動起來。

也許有的米其林星級廚師一年只是來餐廳指導四次,但他都可以給當地的廚師和服務人員帶來很大的影響。

很多國際知名的主廚,他們對於食物的熱情和追求,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的,很值得大家去傳頌和學習。

這樣一個正向的力量,甚至不僅是關於食物本身的,甚至可能對於整個社會環境都會有影響。

台灣最早也是如此,大家一開始只是追求「好吃」這件事情,慢慢地才開始注意自己吃進去的到底是什麼,是很多人工添加物呢,還是好山好水養育出來的食材;慢慢地從只注意這個食物是不是「好香」,到注意是否有添加什麼才會這麼香。

這些注意力的轉變是默默地慢慢地進行著的。這些國際知名主廚們在你身邊真真切切地出現,對此絕對是有影響的。

位於台中的樂沐(Le Mo t)法式餐廳

樂沐法式餐廳在2008 年開業時,台灣幾乎沒有正式的法式餐廳,有的話也是某間酒店裡的某一個餐廳。

但是這幾年來,不僅相似的餐廳越來越多,而且也有許多在海外學成歸來的人做著各種他們想做的嘗試,甚至連供貨商的農場,也開始投入人力物力去複原很多原有物種的食材,你可以在這些變化中看到很多的活力和生命力。

我認為,精緻飲食這個文化,並不是一個所謂的精英文化,而其是一個文化的根基。

民以食為天。每一個人都是由他所吃的食物而構建起來的。」

當日晚宴上的器物,是她花了半年時間和法國麗固(LEGLE FRANCE)一起製作的全新的餐具系列—INFINI·無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515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