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餐廳設計師的內心獨白:別讓你的裝修喧賓奪主!

嘟嘟| 2016-04-22| 檢舉

在多數中餐品牌中,裝修設計被首先當作「成本」而非利潤來源,而事實是,真正優秀的裝修反而可以成為招牌,而非累贅。

「餐廳設計關乎用戶對就餐的第一感受,在接觸到食物之前人們首先看到的是餐廳的布局、燈光、裝飾。在多數中餐品牌中,裝修設計被首先當作「成本」而非利潤來源,而事實是,真正優秀的裝修反而可以成為招牌,而非累贅。那麼優秀的裝修應該是怎樣的呢?我們來一塊聊聊...」

北京有幾家日本人開設的設計師事務所或工作室,他們經常為在京的日本料理提供設計服務,北京人李丹青也曾經在其中的一家供職,從平面到室內,他很早就開始經手日本料理的設計工作。只不過和幾個專業設計日本料理的同行以及以前年長一些的老闆相比,李丹青會從自己的中國背景和年齡經歷出發,在設計中雜糅進一些中國的元素以及新的設計。比如他會雜糅進中式的窗格,牆面上加一張國畫,並不從屬某一個純粹的風格。這主要還是本土市場和審美考慮。

他非常喜歡在室內設計中雜糅進「景」,他自己比較滿意的作品是曾經位於國貿的橋場居酒屋,那裡的每一個包廂都可以看到室內由大量綠植組成的自然景觀。

(橋場居酒屋)

在中國開設日本料理,需要增加更多包廂的設置或私密性的隔斷,以及添加更多四人桌、八人桌甚至更大的餐桌,以適應中國消費者的就餐習慣——這裡沒有那麼多孤獨的美食家。

隨著電視劇帶來的居酒屋風潮,李丹青也看到了近年來開設的日料在設計風格上的轉變。從傳統的和服、石燈、竹子,到現在雜糅進更多不同元素和風格,比如童年看著日本動漫長大的年輕人,對於擺滿了玩偶、手辦的餐廳設計就非常接受。而他目前正在設計的新日料餐廳,就會大量使用玻璃、不銹鋼,這和一般日本料理的形象相去甚遠。

(在居酒屋中融入了卡通元素比較受年輕人歡迎)

在李丹青看來,餐廳設計師需要理解什麼是商業設計,而這是國內行業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

首先,餐廳的設計不只是為了取悅餐廳的擁有者,而是餐廳的客人,他接觸客戶的時候總會提醒,每個案例真正的客戶,不是甲方,而是來餐廳消費的客人。

其次,餐廳的設計要強調一種潛移默化的整體氛圍,而不是用誇張的造型或繁複的結構喧賓奪主,他相信餐廳最重要的設計是菜餚,客人應該被食物本身所吸引,而空間設計則是食物的「背景牆」。

2013年7月底,李丹青乾脆自己開了一家店。這次不做日餐,而是淮揚菜,名為「叄兩菜館」。

這家餐廳最重要的設計是一張長長的原木吧檯,視線正前方總會有一名廚師在吧檯後烹飪。這是日本料理或者酒吧常見的設置,卻在一家淮揚菜館出現了。

(這張原木吧檯是叄兩菜館最重要的設計)

吧檯就意味著廚師在食客面前開放式地操作,這和一般玻璃之後的「開放式廚房」不同,對廚師和食客的互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廚師直麵食客的需求、也需要接受不同的意見。

這是一個他在強調希望廚師接受的概念,而對顧客來說也是一個需要習慣的情境,尤其是習慣在一般中餐館消費的顧客。所以他反而更願意招聘年輕的員工,他們更願意接受新鮮事物,受行業裡的傳統思維的影響較小。

店取名為「叄兩」,也是取三三兩兩之意,很適合五人以下前往小吃小酌。正因為強調酒飲,所以主色調採取深灰色,搭配有些類似霓虹感的玻璃紅燈,比較接近夜晚的色調。

李丹青把店中的料理稱為「新中餐」,其實是將居酒屋的概念引入後的中餐,食物份量更小,菜也傾向於一道接一道地上,適合邊吃邊聊的情境。當然,這個模式在中餐中尚屬小眾,顧客的用餐習慣培養還需要更長的時間。

「叄兩菜館」是通過設計烘托特定情境的一個範例,李丹青心目中的好餐廳設計,是應該和它的定位與功能相符合的,這需要餐廳對自身有清晰的定位,這樣才能讓設計更好地幫助傳達其內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0365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