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說:「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氣血才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東西都是圍繞著氣血而運行的。人體上的穴位有很多,功效各不相同。下面有 10個常用於補氣的穴位和10個常用於補血的穴位,需要時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病時可治療,無病能保健。
中醫常將「氣血」相提並論,因為兩者都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血主於心、藏於肝、統於脾、布於肺、根於腎,和五臟的聯繫都非常密切,血在人體中有規律地循行,才能充分發揮滋養臟腑的作用。
血是從哪兒來的呢?是由營氣和津液組成的,它們都來自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所以中醫才說「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黃帝內經·靈樞·決氣》中就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如果脾胃出了問題,不能運化水谷,氣血沒了源頭,就會出現血虛的問題。

俗話說「男養精,女養血」,可見血對女性而言更為重要,血足才能面色紅潤、肌肉豐滿、毛髮潤澤有光華,這是女性美好容顏的基礎。
而且,血關係女性生殖功能。無論是每月的月事,還是孕育生命,都需要充足的氣血作為根基,就像播種種子需要肥厚的土壤一樣,所以血虛的女性經常會出現月經量少、經期延長或紊亂,甚至閉經、不孕。
如何補血養血呢?除了注重日常的飲食營養,保證化生氣血的食物供應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穴位來補血,血海、三陰交、足三里都是很好的補血養血的穴位。
人體十大補氣穴位

脾俞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人體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作用:外散脾臟濕熱之氣

足三里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開一橫指(中指)
作用: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膻中
歸經:任脈
位置: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作用:集心包經氣血,可以緩解氣滯、氣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關元
歸經:任脈
位置:在下腹部,肚臍直下3寸
作用:補攝下焦元氣,扶助機體元陰元陽

氣海
歸經:任脈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作用:溫陽益氣、化濕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湧泉
歸經:足少明腎經
位置: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笫2、 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用:益精補腎、滋養五臟六腑

太溪
歸經:足少陰腎經
位置: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作用: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

百會
歸經:督脈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作用:醒腦開竅、安神定志、昇陽舉陷、通督定癇

肺俞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調補肺氣、補虛清熱

懸鐘
歸經:足少陽膽經
位置: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作用:泄膽火、淸髓熱、舒筋脈,平肝息風,舒肝益腎

中醫講的氣是什麼?氣是如何被傷的?
不玄虛——氣其實是一種物質。很多人認為氣是一種很虛的概念,但在中醫的認識中,氣同時具備了物質性和功能性的理解。從物質性上講,氣是人體內運動不息、且極細微的一種精微物質,是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之一,它維持著臟腑功能,常與「血」相對出現,並稱「氣血」。從功能上講,氣是古人對人體功能的一種認知,體現了組織和臟腑的聯繫。氣的作用有溫煦、推動、固攝、防禦、滋潤營養、氣化。
氣有很多分類的方法,按照功能分可以分為衛氣、營氣、元氣等。通常說的衛氣是與營氣相對而言,是運行在人體體表,起到護衛周身、防禦外邪的氣。如果衛氣虛,人就很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
人體十大補血穴位

血海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作用:運化脾血,引血歸經

天樞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肚臍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

三陰交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小腿內側,足踝骨的最高點上3寸處
作用:調和氣血,補腎養肝

隱白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足大趾的內側,趾甲旁邊0.1寸的位置
作用:調經統血、健脾回陽

髀關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髖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作用:理氣和胃、健脾除濕、固化脾土

下關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

期門
歸經:足厥陰肝經
位置:該穴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作用:健脾疏肝、理氣活血

章門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該穴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作用: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說明:足三里、關元兩穴補氣、補血功效兼有,此處不再重複列出。
另外一種補氣血的方法
泡腳也是補氣血的一種方法。
俗話說,人老腳先老。腳被稱為人的「第二顆心臟」,要想身體好,應該時刻保護我們的腳。我們都知道「病從寒中來」,尤其對於女性來講,很多婦科疾病都由體寒引起。由於女性生理的特殊性,她們的身體很容易出現氣血兩虛的問題。泡腳是調整氣血虛和體寒等問題的最好方法,長期堅持泡腳,身體會更好。

肝與腎有精血同源的關係。肝藏血、腎藏精,而精和血之間又存在著相互轉化的關係。在腎經的活躍期(下午5: 00〜下午7: 00)泡腳,可以疏通腎經,促進腎藏精的功能。肝經的活躍時段是凌晨1: 00〜凌晨3: 00,傍晚泡腳之後,腎貯存足夠的精華物質,會使肝充分發揮藏血的功能。肝和腎的功能正常,人的睡眠自然好,身體自然棒。
一般情況下,泡腳泡到全身發熱、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了。如果在泡腳後出現上半身不出汗、下半身出汗的情況,說明腎寒。這時可以邊泡腳,邊喝薑糖水或熱開水。有的人泡腳後上半身發熱出汗、下半身不出汗,這則是氣虛的表現。對於血虛的人來說,堅持泡腳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也是個非常好的方法。
人體的皮膚既是保衛身體的屏障,又可以吸收藥物的藥性。當雙腳泡在充滿藥物的熱水中時,藥力可以藉助水的熱力進入身體。根據自己的體質,我們可以配合適當的中藥來泡腳,這樣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全面地調理身體的氣血。
一般來說,容易便秘的人可以在泡腳的水裡放1〜2勺食鹽。水溫不要太燙,40°C〜50°C的水就可以了。大約泡20分鐘後,用毛巾把腳擦乾包起來。這樣泡腳不僅有明顯的通便效果,而且還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腳臭的人可以在泡腳的水裡面放點兒醋,不僅可以除腳臭、治腳氣,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祛除風濕。
在泡腳的水裡加入生薑、陳皮和薄荷,可以暖脾胃、祛濕邪。
泡腳的水中放花椒,可以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痛經是體寒和氣滯血瘀引起的,可以選用白芍、益母草和當歸來泡腳。堅持用這個辦法泡腳,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對改善女性朋友手腳冰涼的問題也很有效果。
有風濕骨痛、怕冷怕涼的朋友,可以選用有溫通功用的乾薑泡腳。
泡腳的好處非常多,但是在泡腳的時候也有4個忌諱:
1. 忌飯後泡腳或者空腹泡腳;
2. 忌水溫過高;
3. 忌泡腳時間過長;
4. 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

另外,處於經期或妊娠期的婦女不要泡腳,身體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也不要泡腳。
健康始於足下,泡腳的關鍵在於堅持。有的人三分鐘熱度,堅持了一段時間就厭倦了,這樣永遠不會感受到泡腳的功效。無論是有規律的飲食,還是有規律的運動,只要堅持,健康就會離我們的生活更近一步。
有什麼不舒服不懂的地方歡迎在下方留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