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女總廚 讓很多男廚汗顏

嘟嘟| 2016-06-07| 檢舉

李桃芝北京湘鳴府廚掌櫃

李桃芝從廚26年,她一直在不斷地挑戰自我—19歲,她就當上了廚師長,開啟了她的管理時代;而立之年,她離開湖南,隻身來到北京發展,創新菜餚、積累經驗、建立人脈;不惑之年,她放棄高薪工作,開酒店、當老闆……雖然角色不斷轉變,但是她對烹飪的執著和熱愛始終沒有變。用員工的話來說:只要她在酒店,招牌菜一定會親手製作。希望自己的酒樓越做越火,開分店、做連鎖。

記者: 你最想給那些在廚房工作的全國女廚們說些什麼?

李桃芝: 烹飪工作的勞動強度是非常大的,所以女性要想在廚界做出點名堂不容易,但是我們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必須無悔地走下去。在開店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40歲後我還能站在灶台上揮汗如雨嗎?我該怎樣謀劃自己的後半生?面對未來,我們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出路。所以,我覺得在三十歲時,大家就要對自己的將來進行一個長期的規劃。

記者: 廚師開店最大的問題是如何留住優秀的員工,在這方面你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李桃芝: 我覺得有三點:一是把培養員工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做,要不斷地嚴格要求他們,不斷地給他們提供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只有他們成長了,進步了,我們的企業才能有更好地發展。二是要信任他們,同時也要讓他們信任我。有一次,我在凌晨兩點時收到一名員工的簡訊,他向我詢問人生的意義。我想了很久才回復他,因為我覺得他這麼信任我,我必須給他一個合理的解答。三是給予我們這支年輕的團隊更多的包容和理解。人生就是這樣,出錯沒有關係,只要不斷修正,錯誤會越來越少,團隊會越來越好。

楊穎上海銀星皇冠假日西餐總廚

1988年入行,至今她已經在廚房裡奮戰了26個年頭。在這些歲月裡,為了學到更多的西餐知識,她曾經走出國門,在比利時和愛爾蘭的餐廳邊打工邊深造;為了做出更適合中國人口味的西餐菜餚,她不斷地向中餐廚師討教,研發出很多中西融合的旺銷菜;為了管理好廚房裡的一眾男廚,她不斷豐富烹飪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她是楊穎,一個時尚、智慧、氣場強大的西餐女王。

記者:管理男廚師,您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麼?

楊穎: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業務能力要強,否則很難服眾,更別說去管理男廚師了。

記者: 在工作中您有沒有特別煩惱的事情?

楊穎:目前,西餐的客戶群體還是比較少,所以老百姓來酒店吃西餐的並不多,我和我的同事們要做的就是希望通過菜式的調整,讓更多老百姓能夠來消費。

記者:我接觸到一些做西餐的廚師,他們經常諮詢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到國外進修,會不會廚藝進步得會更快一些?

楊穎: 也不一定。如果有機會能走出去看看,那是最好,畢竟能增長見識;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也沒有關係,現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大都市的西餐水平其實很高,大家可以就近學習。

記者: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西餐廚師,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麼?

楊穎:我個人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熟練掌握一門或多門外語。只有流利地跟老外交流,你才能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而且,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出國深造的。如果沒有機會,你就必須查閱很多外文資料或者從國外的美食網站上吸收一些東西,這時候懂外語就顯得非常關鍵了。

張銀花任丘新世紀國際酒店行政總廚

在同行眼中,她是個視工作為一切的「拚命三娘」,不知道有多少年了,她沒有休過一天假;在同事眼中,她是個「難侍候」的「老佛爺」,每一項工作都要求嚴苛、盡善盡美;在愛

人眼中,酒店、廚房才是她的家、她的摯愛。從一名洗碗工做起,她一步一步實踐著自己的夢想,上灶炒菜、做大師傅、當廚師長、統帥廚房……25年,她把青春奉獻給了廚房,奉獻給

了她摯愛的烹飪事業。

記者:當年為何要選擇當炒鍋師傅?

張銀花:剛到酒店時,我是名洗碗工,當時家裡生活太困難了,看到熱菜師傅每個月可以拿那麼多工資,我特別羨慕。所以,我一邊洗碗一邊跟熱菜師傅學手藝,很快就出徒了。乾了這麼些年,說實在的,很辛苦,但是既然當初選擇了這行,我就一定會幹下去。

記者:沒有想過要離開這個行業?

張銀花:怎麼沒想過。剛當總廚那幾年,每天晚上都是十一點才到家,老公意見特別大。這些年來,反而習慣了,再說我對這行是真有感情。

記者:你現在覺得工作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張銀花:從2013年開始,受到國八條的影響,我們酒店的生意下滑了不少。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辦法,如何提高酒店的營業額。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推出一些簡單、質樸的家常菜,希望通過它們吸引更多的食客前來就餐。

佔小杏珠海山間堂廚師長

因為熱愛美食,她走進了廚房,一干就是24

年。炒鍋、涼菜、麵點、切配……廚房裡的所有崗位她都乾了一遍,為此同事們稱她為「全能王」。對於工作帶來的種種壓力,她總是開心面對,積極應對;對於菜品創新,她說「從未有壓力」,因為愛這行,甘願花時間、動腦子。這就是佔小杏,一個敢於挑戰自我、積極向上的實戰女廚。

記者:為什麼會選擇做廚師?

佔小杏:很簡單,就是喜歡做菜,喜歡吃好吃的。

記者:您認為女性從廚最重要的是克服哪些困難?

佔小杏:主要是兩個:一是要協調好家庭和工作之間的關係。就拿我來說,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年沒有跟父母、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了,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工作而忽略了家庭;二是要克服工作強度大的難題,畢竟女性的體力和精力都比男廚師要差一些,所以到了35歲以後,要對自己的未來和工作進行重新的規劃。

記者: 您是從什麼時候起做廚師長的?

佔小杏:2005年就開始做廚師長,一干快10年了。

記者:在工作中,你覺得最大的難題是菜品創新還是廚房管理?

佔小杏:菜品創新對我而言沒有任何壓力,因為喜歡這行,所以我每個月都會到很多旺店嘗菜、學菜。比較煩心的是廚房人員不穩定,這個也沒有辦法,現在的年輕人對於這個行業不太「感冒」,所以在人員管理方面要下很多工夫。

趙海霞北京便宜坊集團力力豆花莊總經理

雖是女廚,她讓很多男廚汗顏。45歲的她是北京便宜坊集團有限公司力力豆花莊總經理,管理著2家力力豆花莊、3家洪湖小吃,還負責公司的產品研發部。她是中國麵點大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技師、優秀技能人才,也是集團「四大法寶」(炒鍋、挑鴨桿、擀麵杖、走槌)中「擀麵杖」技藝的傳承大師。她熱愛廚藝,將廚藝當做一生的事業來追求,她說做廚師給她一種滿足感。做好本職工作,做好每一道出品。

記者:與男廚師相比,女廚師管理廚房有什麼困難嗎?

趙海霞:我覺得女廚師管理廚房比男廚師更簡單,因為女廚師更細心,考慮事情更周全。記得我剛到集團時,也有一些人不服氣,我不會去辯解。酒店經常有大型宴會,我每次都把出品做得很好,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無話可說。對年紀大的員工真心對待,對新來的小弟耐心教授,這就是我跟廚房裡的人的相處之道。

記者:現在您不僅僅是一位廚師,更是身兼數職,還管著幾家店的運營,與做廚師比,做管理有什麼不同嗎?

趙海霞: 過去做廚師只要關心出品就好了,只要自己技術好,出品質量就很好管控。現在做經理,除了管出品,還要管人,每個人都是有思想的,管人比做廚師難多了。

記者:廚師的工作對您的家庭有什麼影響嗎?

趙海霞: 在家裡每次兒子說吃水餃,只要告訴我什麼餡兒的,然後就不管了,所有的活全都讓我包了,美其名曰為「能者多勞」,哈哈。

高寧北京國貿飯店西餐行政副總廚

曾獲得商務部頒發的「十佳青年」稱號。在廚師頻繁跳槽的今天,她卻在國貿飯店工作24年。這期間,別的酒店也曾來高薪聘請她,她都一一謝絕,只因單位培養了她,只因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說起菜品,她滔滔不絕。當東南亞菜在北京還是冷門的時候,領導決定經營東南亞菜餚,就安排她學習並在國貿推廣,引發了一股東南亞菜品風。現在她又研發了糖餅、煎餅果子等一系列老北京小吃,掀起一股股老北京小吃風。新老食客都讚國貿飯店的煎餅果子好吃。

記者:您當時為什麼選擇做廚師呢?

高寧:源於兒時家裡餐桌上豐盛的食物,那時候物資貧乏,外婆能把捉襟見肘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紅紅火火。外婆總是告訴我們小孩子成長階段嘴要壯,就如同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要牢固。所以我和弟弟身體很強壯。難忘的童年記憶,充滿了溫暖和濃濃的愛。愛生活從烹飪開始。我喜愛五彩繽紛的食材,像海鮮、禽類、畜類、蔬果等,用烹飪把食材巧妙結合。一路走來,我相信美食可以給我們帶來健康快樂。

記者:您認為女廚師的優勢是什麼?

高寧:女廚師通常在工作中能夠彰顯堅強本色,在帶動隊伍體現細膩優勢。

記者:女性從廚最合適的崗位有哪些?

高寧:廚師這個行業就是個勤行,相對其他行業是很辛苦的。但是女孩立志從事這個行業,且有心做好,在哪個崗位都會遊刃有餘。我熟悉的曾經在國貿飯店工作過的李世芬大姐,在砧板工作了近30年;中國大飯店剛開業時,常亞君在肉房工作得有聲有色。當然,從體力考慮,女孩子的最佳崗位還要數冷菜間、麵點間、蔬果房。這些崗位相對輕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7/node11168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