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是用穀物、水果、肉類或海鮮等物加工而成的糊狀調味品,起源於中國。它最初的發明大概是為了在食材缺乏的情況下,還可以一飽口舌之快。
沒想到,醬料在與各種食材的交融中,卻產生了異於新鮮食材的獨特風味。
作為一名常常「動口不動手」的老饕,品嚐過色香各異的醬品。這些不同的醬料,恰似五味陳雜的人生,綻放出不同滋味。
酸味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說到酸味醬品的代表,便不能忽略客家人的傳統美食——金橘醬:將金橘洗淨,皮、果肉與籽分開,再將橘皮泡水後放入滾水中煮十五分鐘,取出瀝乾。
把橘皮與果肉、些許辣椒一起打碎放入鍋中,加入冰糖、米酒、鹽,煮成粘稠的糊狀,即大功告成。
橘醬的呈現方式為調和,抵消不同味道之間的衝突,可使佳餚錦上添花;其味道酸澀,可為清燉雞、白斬雞等硬菜解膩;清煮的蔬菜沾上醬,也是不錯的選擇,使人胃口大開。
袁枚曾詢問家廚烹飪之道。
家廚對曰:「難言也。作廚如作醫。吾以一心診百物之宜,而謹審其水火之齊,則萬口之甘如一口。」
問其目的,曰:「濃者先之,清者後之,正者主之,奇者雜之。視其舌倦,辛以震之;待其胃盈,酸以阨之。」
這段話的意思是:烹飪是食材的中和,只有五味調和才能帶來讓令驚訝的味覺體驗。
正如只有濃烈的白酒難以調和成醉人的馬提尼,簡簡單單的一碟花生米也需要砂糖來點綴,一碗北京炸醬麵缺了黃豆便是萬萬不能的,而一隻果木烤鴨又怎能少的了甜麵醬的長情陪伴呢?
人生之道也是如此:低谷與高峰合奏出時間的樂章,成功與失敗共鳴出光陰的協奏曲。每個人的前進都需要親友的鼓勵與支持,每件事的成功也離不開團隊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努力。
客家桔醬不同於普通果醬——放得越久,桔香越濃郁,恰似客家人飽經離亂的酸楚後還能保持著的旺盛生命力,歷久彌堅。
甜味
在甜蜜中卸下防備
甜是人人都愛的味道——誰不渴望苦盡甘來,盡享在世之樂呢?
但甜也是一味慢性毒藥,讓人像溫水中的青蛙一樣慢慢喪失警惕性,在享受甜蜜中卸下防備。
本是為平衡膳食而發明的蔬菜沙拉就是如此。
你以為自己吃得很健康,可不知不覺之中大量的糖分和油脂都被你吃進了肚子裡。
沙拉醬,起源於地中海之米諾卡島,它用雞蛋和油製成。沙拉醬的消耗量持續增加,而且在這幾年內更為顯著,特別是在年輕人之中非常流行。
一般沙拉醬的原料是油、雞蛋黃和醋,再加上一些調味料製作而成的。在歐洲大多採用橄欖油,而亞洲一般使用大豆油。油與雞蛋黃攪拌後,發生乳化作用,就成了可口的沙拉醬。
沙拉醬雖可口,卻是一種高熱量的食物,這是由其成分所決定的。每15g沙拉醬中所含熱量就相當於同等重量的大米或白面的兩倍。
一勺千島醬就有67卡,如果一盤蔬菜沙拉上淋上兩勺沙拉醬,就等於吃下半碗飯。但米飯會讓你飽足,而沙拉醬卻不會。
曾經許多人以為愛就是要兩人無話不說,牢牢限制住對方,與對方分享私生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的愛情的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現在,愛更多地講究的是平等與自由:在戀愛中雙方要保持適當的距離,真的心意相通,又何必有太多的甜言蜜語呢?
生活中乏味時不妨適當地加一勺沙拉醬,增加一點甜蜜,讓值得回味的淡甜一直縈繞在你的舌尖,但卻不要因好食而太過貪嘴。
辣味
辛辣其實是一種挑戰
很多人都鍾愛辣,它的熱情讓你欲罷不能,嚐了就放不下它。
什麼?不敢吃辣?那麼你的人生就太乏味了。
說到純粹以辣聞名的醬,便不得不提海南的特產——燈籠辣椒醬。抹在饅頭燒餅中,或是作為佐料加入菜餚,吃了保管你辣到涕泗橫流的同時又大呼過癮。
瓊州的燈籠辣醬讓人垂涎欲滴,可巴蜀的青椒牛肉醬也不遑多讓,它青澀的身軀中帶著一絲火辣的暗示,醇厚又不失熱情,簡直就夏日裡溫情少女的眼眸。
加了涪陵榨菜的青椒牛肉醬尤為美味,一來不會那麼辣,二來榨菜與辣椒會產生醇厚的餘味,令人慾罷不能。
在平靜如水的日子裡呆的久了,總渴看到新鮮刺激的東西,渴望接受挑戰。
雖說辛辣難免有些張揚,但卻更符合現在野蠻女友的熱辣。有話直說、風風火火,比扭捏作態更討人喜歡。
鹹味
足以挑戰底線的另類姿態
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重口味的食物,以另類的姿態存在,挑戰著人們的嗅覺和味蕾。
黃豆醬是極為鹹香的。若是想品嚐這種美味的醬品,不勤快可是不行的。你需要在晴朗的日子取一斤黃豆,提前一天放在清水裡浸泡。
次日,放在鋼鍋或別的容器裡煮熟, 拌入麵粉,攤到竹扁中,要不了兩天,豆子們就會出現黃斑、白毛。
這時要拿掉上面的遮蓋物來散熱。回到常溫後,即可以拿到烈日下暴曬,曬的越乾越好,至少得三四天。如果這時遇上陰雨連天,是非常倒霉的,很可能前功盡棄。
曬乾的豆瓣有一股奇特的香味,聞一聞就知道好壞。
將3到4兩鹽放入豆瓣,逐步加入涼白開,濃厚程度可自己掌握。按著自己的心意添些辣椒、生薑亦可。若是將裝好瓶的豆醬放在太陽下曬,便會越髮美味,曬得越透越好。
平庸的的人永遠喜歡清淡,崇尚柴米油鹽醬醋的安逸。重口味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只是一些骨子裡反叛的人在作亂而已。
但學者米塞斯卻說:
人類的進步大都是通過一小部分人偏離大多數人的思想和生活習慣開始,直到他們的行為最終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和接受。
所以說,多些嘗試試自己平日不能接受的「重口味」,也是極有裨益的。
怪味
人生向來就是五味雜陳的
有時候,人生的滋味是說不明道不白的,就像維吉麥醬這種深棕色的澳大利亞國民醬品——非常咸,略帶苦味,仔細回味卻有餘甘。
這種由生產啤酒中的酵母副產品以及各種蔬菜製成的醬雖然味道怪異,卻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硫胺、核黃素、菸酸和葉酸。
Vegemite曾陪伴一代代澳洲人成長的食物,一般澳洲人用它來塗麵包,傳統澳洲家庭總有一瓶在冰箱內,甚至有人生病時拿它來泡水喝。
但這種醬的味道,卻不被其他國家的人所接受,Vegemite的氣味實在難以形容,不怪大眾難以接受.。
澳洲人愛她愛的死去活來,而我們中國人卻難以接受這種看似排泄物並且味道也極其怪異的調味品。
就像我們眼中美味的臭豆腐、肥腸、皮蛋令試吃的老外叫苦不迭一樣,人生各異,個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鮮味
鮮味是需要時間雕琢的
古代人歸納味,常常是講酸甜苦辣咸五種味道,找不到「鮮」字的影子。但鮮味的確一直存在在人類的食譜中。
鮮味是一種複雜而醇美的感覺,通常不獨立作為食物的滋味來說。在烹飪過程中,鮮味一般是在鹹味的基礎上呈現的——咸可增鮮。
「魚咬羊」、 「鯽魚豆腐湯」都是鮮味食材調和的典範。但鮮味不只是一種東西產生的,講明鮮味的產生原因自然也是非常困難的。
XO醬是鮮味醬品的集大成者,它首先出現於80年代香港的酒家 ,「XO醬」意為頂級醬品之意,這是效仿頂級酒類的稱呼來命名的。
而「XO醬」無疑就是醬料裡的貴族了。它的原料包括優質的瑤柱、火腿、 筍尖 、海米。它所使用的都是昂貴上好的材料,自然味道也是極鮮美的。
相對於XO醬而言,蝦醬可以稱得上是真正庶民的鮮味劑了。它最初是沿海漁民的生活調味劑,是一種儲藏發酵食品,蛋白質會在貯存期間分解成胺基酸,具有獨特的蝦子清香,鮮美無比。
人是喜新厭舊的動物,不管是愛情還是愛好,若新鮮感一過常常會變的了無興趣。但你得記住,正如酒往往要經歷歲月的雕琢才能散發出奇香。
不管你最初沒有嚐到,鮮味都一直都蘊含在你的血液裡,只有沉得住氣,才能讓這種奇妙的味道在一個適當的時機衝擊你的味蕾。
苦味
人類還是偏愛令自己快樂的事
活了這麼久,嚐過了苦味的醬沒有?
答案是:沒有。
我想,哪怕是世上也很少有吧,醬本就是為了保存美好的味道而發明的,苦難雖是人生必經歷程,但快樂的確應該是人生的目標啊。
只要不忘苦難的時光,倒也不必為了憶苦思甜刻意去吃糠咽菜。
說到苦味,不得不提到我們每個人都經受過的艱難困苦。眾人都渴慕成功,追名逐利,哪有人會喜歡那隻有獨自一人露宿街頭的苦澀呢?
結語
儘管嚐遍了各種滋味,但至少到如今,我依然認為自己是沒有活明白的。
不管是哪一種味道也只是粗淺地品嚐,並沒有做到徹底參悟,更不用說還有千百種味道還在等著我去嘗試呢。
一句話。
醬香人生,慢慢品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0/node11196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