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發現自己脖子越來越粗,肩越來越寬,背越來越厚?也許不是你胖了,而是經絡不通,淋巴堵塞,看起來自然會越來越「胖」。從中醫的角度看,人體有很多穴位,位於頸部後側的大椎穴,充當著「十字路口」的重要角色,貫穿膀胱經、大腸經、小腸經、三焦經、膽經、胃經7條重要的經絡。
6個現象說明可能你的經絡堵了
1痛
經絡不通的第一個感覺就是疼痛,所謂: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疼是發病之初,經絡尚未堵塞,身體自動發出「疼」的信號,以便募集更多的氣血救援。
痛字是「疒」下面一個甬字,可以理解為人體內部通道——經絡的疾病。
實際上,痛就是久病後經絡集結了很多氣血,瘀滯不通而發出的信號。
「疼」通常是一閃而過的,呈現點狀或散點狀;「痛」感一般是按壓、觸摸才會感到。
2麻木
經絡不通進一步的發展就是麻或木。
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接著,經絡被堵死,氣血徹底不通,雙腿就會麻木。
麻和木的症狀經常一起出現,在中醫認為:麻為氣虛,木為血虛。
肢體出現麻木時,需要引起重視,尤其對於高血壓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絡,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發生機率。

3冷
人的體溫是由氣血輸送來決定的,氣血旺盛,體溫才會正常。哪個地方發冷,哪個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到達。
所以,有很多人有「手腳冰涼、四肢寒冷」的症狀。
此外,還有體溫、出汗不對稱出現,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經絡嚴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會出現一側體溫正常一側涼的情況。

4熱
除了冷,不正常的發熱也有可能是經絡不通的表現,如果我們身體某些部位出現低熱,乾燥或者出汗異常,那麼很有可能是經絡不通導致,因為熱氣不能輸送,積聚在一起所導致。

5腫脹
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血瘀引起。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

6酸
身體發酸說明的是經絡氣血供應過慢,不能滿足身體需求。
人在劇烈運動以後,比如短跑比賽,事後機體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需要更多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
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故發酸,或者輕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拉伸頸部的瑜伽序列,全面放鬆肩頸,疏通經絡。

金剛跪,雙腳併攏,膝蓋分開 雙手放在大腿後側,十指交扣 額頭點地,輕微抬起臀部 慢慢滾動頭頂,拉伸脖子後側 下巴微收,保持3-5個呼吸

繼續向前滾動,到頭頂心 下巴微收,鎖骨向兩端延伸 雙手伸直向後,抱住腳後跟 拉伸脖子後側以及上背部 保持3-5個呼吸,還原

金剛跪,軀幹立直向上 雙手體前交扣,手肘靠近 吸氣抬頭,手抵住下巴向上 輕閉雙眼,拉伸頸部前側 保持3-5個呼吸,還原

金剛跪,手臂側平舉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大臂交疊 小臂豎直向上,相互纏繞 掌心相對,大拇指指向鼻尖 大臂向上抬,指尖向上拎高 保持3-5個呼吸,換反側練習
金剛跪,直背俯身向前 雙手向前伸直,手肘放瑜伽磚上 屈肘向後,掌心合十,腋窩伸展 脖子向前延伸,保持3-5個呼吸

金剛跪,雙手向前,俯身向下 吸氣延展,呼氣身體扭轉向右 右手空杯狀點地,左手向右伸直 掌心朝上,左側頭點地 保持3-5個呼吸,換反側練習

仰臥,屈雙膝,大小腿90° 雙手抓伸展帶,套後腦勺上 吸氣,手向上,抬頭提胸腔 呼氣,肩向下沉,形成對抗 保持3-5個呼吸,還原
俯臥,雙腳分開與髖同寬 手肘在肩的正下方,與肩同寬 大小臂相互垂直平行,指尖朝前 吸氣,抬頭提胸腔向上 呼氣低頭,拉伸頸部和後背 保持3-5個呼吸,還原

四角跪姿,雙腳分開與髖同寬 雙手在肩的正下方,指尖朝前 呼氣,拱背向上,頭自然放鬆 重心放在雙手,眼睛看向肚臍 保持3-5個呼吸,還原

山式站立,雙腳分開與髖同寬 吸氣脊柱延展,呼氣直背前屈 提坐骨向上,背部延展向前 雙手抱住後腦勺,頭自然放鬆 保持3-5個呼吸,還原

簡易坐,軀幹立直向上 雙手在身體兩側,指尖點地 呼氣,頭向左側屈,左耳找肩膀 左手扶右側頭,説明加深幅度 保持3-5個呼吸,換反側練習

磚如圖放置,屈膝仰臥在磚上 磚分別在後腦勺和肩胛骨下方 雙手放在身體兩側,掌心朝上 靈活的伽人,頭下的磚也可二階橫放 慢慢伸直雙腿向前,腳自然外八 輕閉雙眼,保持3-5分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798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