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其他三個季節,夏季不太受歡迎,尤其到了三伏天,簡直是個蒸籠,又熱又悶又潮。
按理說,這個季節應該渾身發熱出汗,為什麼還有人會手腳冰涼呢?

手腳冰涼其實並不分季節,只看你體內陽氣,氣血夠不夠足。
火是對抗寒冷最有效的武器,怕冷首先說明火力不夠,人體之火來自於哪裡呢?大本營來自於腎陽,腎的位置就相當於火盆的火苗,腎陽蒸騰而上,溫煦五臟六腑以及各個組織,好比身體里的太陽。天空沒了太陽,天就顯得陰冷讓人不舒服了!如果腎陽不足,那麼就會出現怕冷手腳發涼的情況,多見於縱慾以及平時不注意保暖寒邪入侵,特別是腳比較容易招惹寒邪,有的冬天用冷水洗腳等都會傷及腎陽。
還有一種情況是氣血虛弱,在之前氣血調理的文章中說過,氣血是人體最基礎的物質,人要是沒了氣沒了血,那臟腑組織以及皮毛都缺乏滋養,不僅會怕冷手腳冰涼,而且人也會顯得枯萎,臉無血色,精神萎靡不振,經量少或推遲等。
陽是建立在氣血基礎之上的,陽虛不代表氣血不足,但氣血不足時間久了一定會導致陽虛,就好比火苗小了不一定木材不夠,但木材不夠火苗肯定大不了。
怕冷、手腳冰涼多由於這兩種原因,總結的話,就是陽虛或氣血不足,通俗點說就是火苗太小或木材太少了。
防寒護陽
夏天那麼熱,還要防寒?很多人不理解,哪來的寒?
一是人體之寒。
夏天氣血,陽氣都往外跑,外面高溫啊!裡面就空虛了,有的冬天不拉肚子夏天頻繁腹瀉,就是這個道理。「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不是沒道理的。
二是外界之寒
這個寒主要包括兩方面:寒性食材,空調。
寒性食材,不僅指溫度的寒比如冷飲,冰粥等,還包括寒性食材比如海鮮,西瓜,涼菜,涼皮等,這些性質是涼的,吃進去要消化吸收需要更多陽氣來暖化,如果陽虛火力不足,那吃完就拉肚子。
空調,現代的生活條件空調很普遍及了,的確很舒服,但有兩個害處,剝奪了身體出汗的機會,秋冬藏著捂著,春天出的也不多,就指望夏天出汗排排毒,散發下熱量,求個進出平衡了,你倒好,整天呆在空調房,相當於過第二個冬天啊!再者,夏天毛孔打開,寒氣容易趁機而入,落下陽虛體質的病根,相當多的陽虛體寒都是夏天得的。
所以,夏天防寒護陽還是很重要,人說到底還是以陽氣為本,怎麼護陽?幾個關鍵點。

寒涼之食節制。
也不是一點不能吃,夏天不吃寒涼很難,涼菜很多,脾胃正常的吃點沒事,還能降暑。
*不要空腹,先吃點熱食;
*吃的話注意量,每次不要吃太多了,過多秋天容易腹瀉了;
*能加熱就加熱下,就算一夏天不吃寒涼的對身體也不會有害;
*脾胃虛寒者,經常腹瀉者還是別吃了,一時爽後面遭罪;
*宮寒、痛經之類也慎用。
空調。
*吹可以,儘量溫度不宜太低;
*多穿衣服保暖;
*空調房喝點薑茶之類;
*睡覺吹的話,蓋好被子,最好不直接對著身體吹。
*每天抽點時間戶外動動,給身體出汗的機會。
泡腳。
如果不是陰虛火旺,上火怕熱,可以泡泡腳,一年四季都能泡。
儘量不在空調房裡泡,吹著空調泡出汗,看起來自相矛盾啊!
寒性病。
*如受寒了,比如淋雨,吃涼的拉肚子,可以煮點生薑水,往外驅寒;
*如脾胃虛寒,受涼腹瀉,可以弄點乾薑+大棗之類泡茶喝;
*理中丸:針對脾胃虛寒的,適度吃吃。
*如果宮寒之類,可以弄點炮姜,煮水喝喝。
小技巧。
*頭部是陽氣彙集之處,不可受寒,不可冷水洗頭,需及時吹乾;
*每天起床,按摩下頭皮,梳梳頭有利於陽氣升發。

防暑濕
暑濕氣候,南方更加明顯,暑濕就是又熱又濕,不注意保養就容易導致濕熱體質,南方涼茶比較盛行不是沒道理的。
*飲食儘量清爽,暑濕說到底最終會侵犯脾胃,引發運化不力。
所謂的清爽不是整天吃粥喝白開水,做法清淡些,同樣的食材,炒,蒸,煮,遠比油炸,燒烤之類好;
*糖類,這個不宜多吃,滋膩難運化,容易生痰生濕;
*不熬夜,熬夜傷正氣,給暑濕之邪趁機而入;
*酒不宜過度了,濕熱之物;
*夏天不是滋補的季節,避免過度滋補;
*居住環境儘量乾燥清爽些;
*食療粥:綠豆+薏米+白扁豆+赤小豆,煮爛喝;
*藥膳:香薷5克+厚朴5克+白扁豆10克+綠豆若干,祛濕清熱開胃;
*代茶飲:弄點佩蘭藿香之類,芳香化濕;
*適合食材:赤小豆/綠茶/綠豆/冬瓜/絲瓜/西瓜/薏米/茯苓/白扁豆/馬齒莧。
*中成藥:二妙丸或者四妙丸,針對濕熱下注等。
總結
關於夏季養生先說這兩條,後續我會在總結一些發表出來,最後還要在提醒下經常手腳冰涼的朋友,夏季可以適當的運動排汗祛濕,這個濕包括寒濕和濕熱,而且運動排濕效果非常明顯,還有能不開空調儘量不開空調,能不在空調屋子裡待著就不要待著,能不能解決冬天的手腳冰涼,就看你夏天做的夠不夠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765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