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晚餐怎麼吃才健康?牢記「四不宜」,血糖平穩一點不難

語凡| 2019-04-02| 檢舉

糖尿病是中老年比較擔心的一種疾病,因為患者不但要長期服藥,而且在飲食方面還有不少限制。另外,為了穩定病情,糖友們的晚餐也是有講究的,不然的話一旦吃錯,很容易對病情造成嚴重影響。那麼,糖尿病晚餐怎麼吃才健康呢?建議糖尿病患者牢記「四不宜」,血糖平穩一點不難。

1、晚餐不宜晚

晚餐的時間最好安排在晚上6點左右,儘量不要超過晚上8點。儘量在睡前的3~4小時,因為睡覺時胃裡殘留的食物已不多,不會影響夜裡的睡眠質量。同時也有助於夜間血糖的控制。如果晚餐吃的太晚後即入睡,此時食物還沒有消化代謝完畢,會減慢食物代謝的速度,增加胰島負擔,造成第二天早晨血糖高,影響空腹血糖的穩定。

2、晚餐不宜飽

糖友晚餐時間充裕、而且一下下來感覺也比較餓了,看到了豐盛的食物,難免會多吃幾口,甚至吃到撐著。其實這樣對血糖控制非常不利,尤其是餐後血糖的控制。建議糖友們,晚餐吃到「七八分飽」即可,就是感覺還沒有完全吃飽,但是已經不餓了,還想再吃幾口,這個時候把食物拿走,就不僅有利於我們控好血糖,更加可以成為苗條的小仙女和小鮮肉。

3、晚餐不宜甜

晚餐和晚餐後都不宜經常吃甜食。因為白糖經消化分解為果糖與葡萄糖,被*吸收後分別轉變成能量與脂肪,令人發胖。

4、晚餐不宜葷

大多數糖友可能面臨般超重或肥胖,所以建議大家晚上儘可能少吃肉類和油脂類的食物,可以用豆類及其製品如豆腐、豆皮、豆腐絲或蛋奶類來代替肉類。白天用腦過度的話,可以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魚類食用,有助於記憶力提高。

那麼我們該怎麼吃晚餐,才能保證一天營養的同時不造成血糖的飆升呢?

晚餐控制量

我們不說晚餐要吃多少,也不吃多飽,一般建議晚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所需總能量的30%-40%,晚餐穀類食物應在125克(生重)左右。

晚餐選對食物

糖尿病晚餐中要適當的搭配一些粗糧會比較好。比如南方人給大米加些小米,按2:1或3:1做成「二米飯」;而北方人在以饅頭為主食時,替換一塊玉米面餅。

需要注意的是,做米飯一定要掌握好度,水多了會變成黏米飯,糖友吃了不利於血糖平穩。米飯的「最佳狀態」是剛好熟了但顆顆飽滿,是整粒的。

此外,糖友晚餐最好不要喝粥,尤其不宜空腹喝。糖尿病人切記晚上不要吃夜宵,以免造成血糖的上升,長期會加重糖尿病病情。

推薦主食:高纖維饅頭、高纖維大米飯等高纖維主食。喜歡喝粥者可根據個人習慣選擇小米粥、綠豆粥、紅小豆粥等。

推薦副食:蔬菜、豆製品等,雞、鴨、肉、魚等可根據個人喜愛情況選擇。晚上睡覺前喝純牛奶一杯,約300毫升。

另外,可選擇動物性食品50克(如清蒸魚),20克大豆或相當量的製品(如豆腐、豆腐絲、豆腐乾或豆漿),150克蔬菜,最好吃深顏色的蔬菜。再加100克水果,最好在飯後2小時吃。

如果是晚上要上夜班(儘量別加班或上夜班),可有意安排一些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雞蛋、豆腐、魚類等,以滿足我們機體正常的需求。

在我們日常的一日三餐中,晚餐的好壞和健康息息相關。如果糖尿病晚餐吃得太豐盛,而且吃得過飽,對糖友病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很可能造成高糖升高,長期如此的話,一些糖尿病併發症就容易不請自來。因此,糖友的晚餐的幾個禁忌大家不能忽視,一定要牢記「四不宜」,晚餐控制量,選對食物才行。這樣的話,血糖平穩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420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