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很多人在捨本逐末!

養生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很多人在捨本逐末!

文 | 馬烈光:養生雜誌主編,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

中醫養生特彆強調養心調神,並將其列為養生第一要務。

然而,在當下紛繁蕪雜的信息擾動中,人之「神」常處於易動難靜的狀態。所以,要真正做到「自靜其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須從思想高度認識清楚,才能克服「心如猿,意如馬,動而外馳」的各種干擾。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指出「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強調人之心神總宜靜,清靜養神特別重要。近年來,生理學研究證實,人在靜心之後,大腦中樞又回復到兒童時代的大腦電波狀態,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標得到了「逆轉」。

不難看出,這一養生思想源於道家。道家十分重視精神修養,提倡清靜無為,以凈化心靈。道家創始人老子,善於清靜養生,提倡「致虛極,守靜篤」的精神境界,要求靜心養神,摒棄雜念,追求恬淡閒適、平和安靜、灑脫超然的自在意境。

養生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很多人在捨本逐末!

中醫對「自靜其心」的教誡要更加全面具體一些。《黃帝內經》從醫學角度提出了「恬惔虛無」的攝生防病的思想,突出強調了「志閒而少欲」、清靜養神的重要性。後世的很多養生家對「去欲」以養心神的認識,無論在理論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發展。三國的嵇康,唐代的孫思邈,明代的萬全等都有精闢的論述。然而心神之靜,不是提倡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而是指精神專一、摒除雜念、心無妄用。古人云:「人能長清靜,天地悉皆歸。」清代的曹庭棟在總結前人靜養思想的基礎上,即指出「心不可無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為養生之道」、「靜時固戒動,動而不妄動,亦靜也」。正常用心,能「思索求知」,對養神健腦會大有益處;唯「不時御神」,心動太過,精血俱耗,神氣失養而不內守,不利於身心健康。

養生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很多人在捨本逐末!

另外,「自靜其心」還要善於休息。休息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安靜的休息,使整個大腦徹底休息,進入睡眠或閉目養神,在心神過度疲勞的情況下,這種休息是有益的。

另一種是活動性休息,即參加文體活動,使大腦不同的神經元通路網絡輪流興奮和開放,從而使疲勞的那部分得到休息,這是比較積極的休息。運動時大腦會隨之興奮,腦血管微微擴張,腦細胞活躍度增強,令頭腦清晰,心情舒暢,渾身充滿活力,心理壓力和煩躁煙消雲散。文體活動不僅可以消除腦的疲勞,還能增強心血管的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這些就不是睡眠或閉目養神所能代替的。「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這句耳熟能詳的箴言其實含有很深的養生道理。

清代尤乘的《壽世青編》中載:「人多煩我少記,人悸怖我不怒,淡然無為,神氣自滿,此長生之藥。」讓我們記住這句話吧。「不欲以靜」,去躁離煩,方得養生之真諦!

養生的第一要務是什麼?很多人在捨本逐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232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