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到底會不會治癌?為什麼有人喝了會生病?專家終於講出實話!

咖啡深受很多人的喜愛,喝咖啡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不少的都市人更是把喝咖啡作為社交交往的一種禮儀。

咖啡到底會不會治癌?為什麼有人喝了會生病?專家終於講出實話!

咖啡中主要成分是咖啡因、單寧酸和酸性脂肪,咖啡因由於有刺激中樞神經和肌肉的作用,所以可以振作精神、增強思考能力,恢復肌肉的疲勞。作用在心血管系統,可提高心臟功能,使血管舒張,促進血液循環。對於腸胃系統,它可以幫助消化,幫助脂肪的分解,減輕便秘。美國哈佛大學一項針對12.6萬人進行的研究顯示,常喝咖啡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低。可見喝咖啡好處多多。

咖啡到底會不會治癌?為什麼有人喝了會生病?專家終於講出實話!

2018美國洛杉磯一家法院裁決,星巴克和其他幾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銷售的咖啡必須貼上癌症警告標籤,讓很多喜愛咖啡的人心存顧慮。其依據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發現含有高濃度丙烯醯胺——一種有毒的致癌化學物質。丙烯醯胺是什麼?丙烯醯胺是生產聚丙烯醯胺的原料,聚丙烯醯胺主要用於水的凈化處理、紙漿的加工和管道內塗層等。丙烯醯胺是一種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性的化學物質,其實咖啡豆本身並不含丙烯醯胺,而且也不是商家添加的,而是在烘培過程中自然出現的,所有咖啡中都會含有這種物質。除了咖啡,盒裝薯片、炸薯條、麵包、油條、饃片、烤紅薯、烤蔬果片、鹽焗堅果等烘焙食品、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均含有,丙烯醯胺幾乎涵蓋了生活中大多數的零食種類。其實,澱粉類食品在高溫(>120℃)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醯胺,也產生了香味和色澤。在人們的食物中,丙烯醯胺很常見,大可不必驚慌,咖啡攝入丙烯醯胺的量遠遠低於薯片、油條等油炸食物,每公斤5微克至10微克,而人們吃的很多菜中比如烤魚、炸土豆等,丙烯醯胺的含量甚至能達到每公斤200微克。與其擔心咖啡中的丙烯醯胺,不如調整飲食方式,真正健康的飲食方式是少吃煎烤油炸物,多吃經過蒸煮的蔬菜和新鮮水果。

咖啡到底會不會治癌?為什麼有人喝了會生病?專家終於講出實話!

咖啡雖然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喝,下列人群儘量少喝或者不喝咖啡,易失眠的人不宜飲用;過分疲勞者不宜飲用;消化道潰瘍者不宜飲用;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不宜飲用;孕婦不宜飲用;癲癇病患者不宜飲用;老年婦女及缺鈣者儘量少飲用咖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183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