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一直困擾著很多人,可是很多人不了解那就是濕毒,尤其是頭部、舌頭、皮膚、關節,以及精神狀態等症狀的顯現。濕氣重的人,身體上這兩個地方可能會變大,你注意到了嗎?

專家指出:這兩個部位越大,濕氣越重!
1、肚子大
很多人總是突然發現,自己的肚子變大的特別快。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體內的濕氣加重了。濕氣太重的人,會導致小腹水腫變大,造成了肥胖的假象。所以,發現自己的肚子變大,而且又不是脂肪的原因,那麼就要注意是濕氣的影響了。

2、下肢大
有些人發胖是從腿部開始的,但是假如你的下肢莫名就變粗了變大了!這其實可能不是長胖了,而是虛胖水腫,大都是體內濕氣重而引起的!由於體內水分太多,身體的推陳出新會反常,水分無法及時的排出。從而會引發下肢虛胖,浮腫等。
那麼如何祛除體內濕氣呢?
1、拉筋
拉筋法共有7種,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其中效果最好的是:臥位拉筋和拉筋板拉筋。因為臥位拉筋和拉筋板拉筋能全面拉開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寒祛濕通道,拉筋還可以直接提昇陽氣,加速整個身體的祛濕效果。

2、拍打
拍打最好是全身都拍,地毯式轟炸。順序可以是先通用部位,後肚子、大腿,最後從頭到腳進行拍打。尤其是通用部位(雙肘、雙手、雙膝、雙腳)和腋窩、腹股溝,都是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需要重點拍打。
拍打方法:用實掌拍打,力度以舒適有一定痛感為主,每次每個部位至少持續20分鐘,也可以藉助工具拍打提高效果。

3、飲茶
成分:薏苡仁、赤小豆、茯苓、芡實、白扁豆、雞內金、桔梗、肉桂、丁香、藿香、百合、蓮子等二十幾種藥材。
功效:薏苡仁、茯苓、赤小豆、芡實、白扁豆等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雞內金可以改善脾虛胃弱,本草綱目說雞之脾胃,運化水谷精微之所,而尤能祛濕。丁香、藿香具有化濕醒脾,辟穢和中的作用。菊苣、鮮白茅根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健胃等功效。
二十多種藥材經過三煎三榨熬製成膏,日飲2次,能有效祛除濕氣,改善濕氣引起的脾胃失調、舌苔厚膩、咳嗽痰多、虛胖水腫等症狀。

日常祛濕小妙招
1、避開環境的濕氣
地板濕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酸痛;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濕未乾的衣服,不要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吹乾頭髮;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開窗透氣。
2、多用蔥、姜、蒜
在春天裡,萬物生髮,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姜、蒜,而針對體內的濕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3、開生冷、甜膩食物、酒
外部環境僅僅是誘因,體內環境太濕才是主因。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另外,酒助濕邪,酒精少碰為好。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