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人在行走時,全身70%左右的肌肉參與運動,不僅可以增強肌肉骨骼力量,保持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
還可以順暢全身血液循環,提升身體有氧能力,改善精神狀態,以達到助壽延年的目的。
現代研究表明:散步可以降低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中風、抑鬱、痴呆、癌症等疾病的發病率。

散步好處如此之多,但如何正確散步呢?
1. 姿勢需正確:
正確的散步姿勢,既省力,又能避免運動損害。
所以在散步時,儘量保持身體直立,挺胸抬頭,眼睛平視,臀腹內收,雙肩放鬆,屈肘90度,雙手微握拳(避免背手)。
走路時,腳跟先著地,再依次至前腳掌,同時手臂在身體兩側做前後擺動動作,雙腳步幅約為身高一半。
但需要注意的是:散步前後做適當拉伸運動,例如:壓腿、擴胸、體轉、腹背運動等,可以避免關節損傷,緩解肌肉酸痛。

2.時間要恰當:
因早晨空氣濕度大,空氣品質不佳,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故一般選擇傍晚或晚飯後,以6-8點鐘為宜,時間約30-40分鐘,每周至少5次。
晚飯後鍛鍊應在進食20-30分鐘以後,並將時間控制在睡前兩小時,以免影響夜間睡眠。

3.地點要謹慎:
散步時一般選擇安全、安靜、空氣清新的地方,儘量避免過多車輛、陡坡、台階、坑窪路段,以免造成不必要傷害。
一般可選擇操場、樹林、公園、河邊等風景宜人的區域,並且遠離污染區。
需要注意的是:下雨路面較滑,冬季霧霾較重,儘量減少外出。

4.頻率要適宜:
散步應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微微出汗即可。
速度可分慢走、中走、快走、小跑等。
一般頻率為:男士每分鐘90-130步;女士每分鐘80-120步;總步數以6000步左右為宜,行程約3公里。

5. 裝備需齊全:
選擇軟底運動鞋及寬鬆舒適的運動服,以便運動靈活性。
散步前保溫杯準備一杯溫開水,運動過程中可多次少量飲用,以防脫水。

此外對於以下特殊人群,應格外注意!!!
1. 高血壓患者,應選擇晚飯後,散步時中慢速度,且上身挺直,腳掌先落地。
2. 糖尿病患者,應選好鞋,防治腳部磨損。此外為防止低血糖,應常備糖塊。
3. 胃腸病患者,可採用摩腹散步法,順時針和逆時針交替進行。
4. 冠心病患者,應選擇餐後散步,但務必緩步慢走,以免誘發心絞痛。
散步雖好,但「走錯」傷身,需要特彆強調的是:
1. 步子太大,傷韌帶;
2. 低頭含胸,肩背痛;
3.骨盆前傾,腰腿傷;
4. 走路八字,膝髖損;
5. 踮起腳尖,蘿蔔腿。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散步作為經濟方便的養生方法,可以加速身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免疫力。
對於陽虛之人,尤為重要,中醫講「動則生陽」,是指通過合理運動,可以鼓舞陽氣,益氣活血,疏通經絡,調和臟腑。
然而,「久行傷筋」,所以「會走路」才是健康的關鍵。快快轉發給你身邊的朋友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122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