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我們人類尚不完全知道為什麼會得!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我們得病,吃藥可能會好!但絕不是因為我們身體里缺這些「藥」才得病的!那缺什麼呢?
其實,缺的不是別的,缺的就是我們說的營養,或者營養不均出現的營養過剩,也會導致疾病的爆發。
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很久以前,很少有高血壓、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為什麼現代人,年齡越大,慢性病越來越多了呢?而且越來越年輕話,甚至小孩兒也會得老年慢性病?
歸根結底,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生活條件、生活環境變了,污染越來越嚴重,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我們的身體細胞、器官機能在不停的退化,體內營養快速流失,而又得不到很好的補充,才讓我們的身體逐漸的走向衰敗。

醫學研究顯示:人體需要四十多種的均衡營養素,來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一旦飲食不均衡、偏食、挑食、不良的生活形態、環境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等,都容易造成營養失衡的狀況,這時補充營養輔助食品很重要。
歸集起來主要有以下九個原因:
1
食品內所含的營養素減少
化學肥料大量使用,室內栽培,提早採收及存儲時間過長讓食物失去很多的營養,儘管我們吃了蔬菜水果,但所攝取的維生素,礦物質已不多了。
2
生活中的有害物質增多
生活環境中,充斥著許多有害物質,如食物中的殘留農藥,空氣中的紫線,水污染,土壤中有害重金屬和化學物質,都會傷害人體並迅速消耗體內的營養素,破壞細胞、臟器功能。
3
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是世界上工作時數長、壓力大的一群人,在長期的壓力下,會影響免疫系統或自主神經。這已是眾所周知,例如:壓力引起胃炎,造成無法吸收鈣質或其他營養素的惡性循環。為了對付壓力,在體內消耗大量的鋅、鎂、泛酸、維生素。
4
外食頻率增高
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形態,使外食的機率大大的提升。外食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另外,外食攝取過多油、鹽,易造成身體機能的衰退。
5
不當的食物處理
食物再處理中,如:洗、切、烹調等過程中,容易造成營養的流失,尤其時水溶性的維生素容易在過度的清洗中流失。
6
偏食及飲食習慣不良
不良的飲食習慣及偏好某些食物,易造成營養攝取不均衡。
7
特殊疾病或健康狀況
如腸胃系統不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營養素的消化吸收。消化吸收不好的人,即使吃得再多,也不見得能達到身體所需,因此更需要做適當的補充。
8
不良的生活習慣
抽菸、熬夜、喝酒、吃宵夜,使身體處於疲累的狀態,會降低或阻擾營養素的吸收,易造成營養流失與營養不足。
9
不同年齡與性別,對營養素有不同需求
每個年齡層、性別,對營養素的需求都不盡相同,應依個人不同的需要及健康情況,做適當的調配,才能維持健康所需。
由於今天人們各種生活習慣、飲食不科學、不規律等原因,我們很難在平時的飲食中獲取均衡的營養。因此,我們應該在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身體狀況下,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營養品。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