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腫腿疼走不動不一定「累著了」

abby| 2019-01-30| 檢舉
腿腫腿疼走不動不一定「累著了」

圖@視覺中國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伍仞 通訊員周密、李雯)說到下肢靜脈曲張,不少人想到的表現是小腿處突起如蚯蚓般的血管。實際上,這是下肢靜脈疾病的其中一種情形。一些日常更常見的症狀,比如小腿水腫、沉重、腿麻腿疼腿抽筋等,都有可能是下肢靜脈疾病的表現。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介入與血管瘤科黃建忠教授表示,靜脈曲張的病程較長,一旦發生就不可逆轉,鍛鍊、減肥、避免長時間站立、穿彈力襪等方法可以一定程度緩解症狀,手術或微創治療才能有效治癒。

腿腫腿疼走不動不一定「累著了」

Tony Found a Way To Give Back Millions

腿腫腿疼走不動不一定「累著了」

Sponsored nextadvisor

全國患者將近1億

2014慢性下肢靜脈疾病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顯示,我國下肢靜脈疾病患病率為8.89%,也就是有近1億患者,其中靜脈性潰瘍占1.5%。發病率隨著年齡增加,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到三倍。

由此可見,下肢靜脈疾病其實非常常見,但10個患者里只有1個可以看見小腿處出現蚯蚓狀血管。黃建忠介紹,一些非特異的症狀,比如腿沉重感、水腫、抽筋、疼痛、瘙癢、麻木等,都可能是下肢靜脈疾病的臨床表現。

「很多人出現腿腫、腿沉走不了路,都會找各種理由,比如『最近太累了』等等。其實下肢靜脈疾病的真正原因是腿部血管血流不正常了。」黃建忠解釋,靜脈在循環系統中的功能是幫助血液回流到心臟,正常情況下血管中的瓣膜可以確保血流單向流回到心臟。但是,瓣膜到了18歲之後不會再長,但血管在懷孕、長期負重、久站等情況下會增寬,導致瓣膜關閉不全,「相當於門的大小不變,門框變寬了」,這樣一來,本來應該全部回流到心臟的血液會有部分返流回來。而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腿部都處於人體位置最低的位置,血液回流本來就最不方便,因此也成為最容易出現靜脈疾病的部位。有的患者會發現,越到晚上腿越疼,就是因為站立的時間越長、返流到腿部的時間越多、症狀就越重的緣故。

腿腫腿疼走不動不一定「累著了」

PM Of Malaysia Considers Wealth Distribution

腿腫腿疼走不動不一定「累著了」

Sponsored sunnymedias.com

按摩、泡腳都「沒轍」

儘管下肢靜脈疾病缺少典型症狀,它的診斷卻非常簡單:雙相彩超就是「金標準」,可以準確、快捷、無創地一次性檢查深淺靜脈和動脈。

黃建忠介紹,靜脈曲張病程較長,但它是器質性病變,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旦發生,再怎麼鍛鍊、泡腳、按摩,都不可能把『門框』縮回去」。鍛鍊、減肥、多走路、避免長時間站立、坐著或平躺時墊高腿部、穿彈力襪等方法,可以用於保守治療,但一旦有症狀且病情達到二級以上,就建議採取更積極的治療,否則有可能導致瘀滯性皮炎、靜脈潰瘍、淺靜脈出血、深靜脈血栓、急性脂肪壞死等併發症。

治療靜脈曲張的傳統手術方式需要開放手術,需要全身麻醉及住院,康復期較長,也可能導致更多併發症。而近年來興起的雷射、射頻消融和硬化劑化學消融則屬於微創手術,局部麻醉下即可進行,也不需要住院。

黃建忠表示,由於腿部血管附近有神經,無論是傳統開放手術還是微創手術中的雷射、射頻消融手術,都有引起神經損傷的風險,但微創手術這一併發症發生率更低,大約在10%左右,會引起患者術後局部皮膚麻痹,但不會影響運動功能, 一般在幾個月內會慢慢恢復。

腿腫腿疼走不動不一定「累著了」

Vincent Tan Gives RM600mil To Malaysia

腿腫腿疼走不動不一定「累著了」

Sponsored foxyportal.com

彈力襪要買對壓力強度

除了女性和年齡大更容易患上下肢靜脈疾病之外,多次懷孕、家族史、肥胖、吸菸、過度鍛鍊等也是危險因素。教師、收銀員等需要久站或久坐的職業人群,也有更高的患病風險。

腿部的血液是通過腿部肌肉收縮壓迫血管而回流到心臟。因此,預防靜脈曲張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多動動」,避免久坐久站,每50分鐘~1小時左右就應該周圍走動走動,坐著或平躺時儘量墊高腿部有助於血液回流。另外,鍛鍊、減肥等也可以預防或用於靜脈曲張的保守治療。

至於彈力襪,黃建忠建議有幾類人可以使用:希望預防靜脈曲張的、處於懷孕等特殊時期不能採取積極治療方式的、症狀不太明顯的、診斷不清的以及靜脈手術後兩周內的人群,「要選擇強度在20~30毫米汞柱的彈力襪,正好能壓迫淺靜脈,而不會影響深靜脈和動脈導致進一步引起回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20068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