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身體里深藏著一條「生命線」,它的長度約為9萬6千公里,長度可以繞地球2圈。
它是運輸和分配血液,掌管物質交換的要道,一旦開始「老化」,就可能導致全身各個系統和臟器隨之衰退。
它就是血管。

血管一老,全身都跟著老了!你的血管健康情況如何?
1、幾個方法,給血管做「體檢」

北京中醫藥大學主任醫師劉興志醫生曾在央視養生節目中分享過一個檢測血管年齡的辦法,您不妨也對照一下。
13道題,自測血管「年齡」
情緒壓抑 對待事物過於較真 喜歡吃方便食品或甜食 偏食肉類和油炸食品 缺少體育鍛鍊和運動 每天吸菸支數乘以煙齡大於400 爬樓梯感到胸悶、胸痛或者氣急 手足發麻、發涼、有時疼痛 注意力不易集中,明顯地忘拿東西 高血壓 血脂、膽固醇或血糖值高 親屬中有人死於腦卒中或者心臟病 其他一些血管老化跡象,比如皮膚出現皺紋、腿腳不靈便、四肢麻木

劉興志主任醫師
您被說中了幾條?
0-4項符合
代表血管年齡與生理年齡符合。
5-7項
血管年齡比生理年齡大10歲。
8項以上
血管年齡比生理年齡大20歲。

2、偷走血管壽命的6個壞習慣
四川省醫師協會健康管理學分會會長、四川省醫學科學院 · 四川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劉玉萍介紹,這6個壞習慣「奪走」心血管壽命,趕緊改了吧。
01、大魚大肉,血管容易堵

大魚大肉屬於高熱量、高脂肪食物,吃多了可導致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肪酸過多。這些東西附著沉積在血管上,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
02、吸菸傷血管,10年難恢復

血管外科有句行話:「要麼戒菸,要麼截肢,您只能選一樣」。這不是危言聳聽。
吸菸是導致血管發生故障的元兇之一,哪怕你身體再好,一天兩包煙,也肯定會給血管留毒,讓它一天天脆弱下去。
大量統計學數據表明,80%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病人有長期吸菸的習慣,90%以上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病人有大量吸菸史,香菸通過使動脈壁產生結構損傷,使人類血管老化過程提前10年。
03、吃多鹽和糖,血管壁變皺
「高油、高鹽、高糖」和「濃油赤醬」炮製出來,導致血管里的脂肪越來越多,容易將血管堵塞。
高鹽飲食容易出現高血壓,相當於給血管埋了一顆「定時炸彈」。
04、熬夜、激素傷血管

熬夜時,不止你自己,心腦血管的生物鐘也會被打亂,導致體內過多地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讓血管收縮、血液流動緩慢、黏稠度增加。
長期「黑白顛倒」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05、久坐不動,垃圾圍積在血管
逢節假日、周未,很多人會「坐」著度假,搓麻將打牌玩桌遊。殊不知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坐著,容易引起靜脈壓迫,形成下肢靜脈血栓。
06、口腔問題忍就好?口腔細菌傷血管
慢性牙周炎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9%有關。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科學家們對此已經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理論。比如,導致牙周炎和牙齦炎的細菌會順著血管進入體內,導致血管的炎症和損傷,細菌也可能參與血栓的形成,以前也有研究者在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檢測到了口腔微生物。
將近四成人口都有牙周疾病,口腔問題應該及時處理,不容小覷。
3、血管養護指南,5要5不要
五不要
1. 每天一杯紅酒,有害無益
飲酒帶來的健康風險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哪種酒。
2. 血管垃圾不存在,不需要清血管
有很多偏方宣稱血管中存在垃圾,需要定期清理。事實上,人體的代謝廢物通過血液運輸到腎臟、皮膚等器官進行排泄,並不存在所謂血管垃圾。
3. 不要亂輸液通血管

很多中老年朋友,會去當地醫院定期輸液,期望達到所謂活血化瘀、疏通血管的作用。
這是錯誤的,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血管堵塞是逐漸發展的過程,不是輸液可以解決的。 輸液還可能增加出血、藥物過敏以及靜脈炎的風險。
4. 別只吃素
肉類、蛋類還有水產類,是健康飲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因為擔心升高血壓刻意避免肉類,可能導致營養不良,反而不利於健康。
5. 阿司匹林不要亂吃

阿司匹林是正規的處方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隨便服用,否則容易出現消化系統潰瘍、出血等副作用。
五要
1. 多吃全穀物
全穀物比如:全麥、糙米、黑米、大麥、黑麥、燕麥、藜麥、玉米、高粱、青稞……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降低膽固醇,控制血糖,飽腹感強,對減肥和控制體重也有幫助。
建議每天吃 50~150 克的全穀物和雜豆類,比如把一半的米飯換成糙米,饅頭中一半的麵粉換成全麥面。
2. 除了少吃鹽,還要少吃糖
低鹽飲食,可以預防和控制高血壓,這已經是成為共識。但很容易忽視一點:糖攝入過多,也會導致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要尤其注意減少糖的攝入,普通的不鏽鋼一平勺大概是 5 克,做菜的時候不要放太多。另外,零食中的「隱形糖」同樣要小心,別多吃。
3. 要了解身體 4 個指標:
血脂、血壓、血糖、體重
定期體檢,了解自己的這4個指標,特別是要遵從醫囑。因為如果能將這四個方面都監控好,將明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
4. 要注意保暖
有研究表明,氣溫每低 1℃,心肌梗塞發病率增加 2%,統計調查也發現,冬季心絞痛的發病可能性,高出其他季節 30%。
尤其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更要注意保暖,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一旦出現胸痛、心悸、暈厥、呼吸困難等不舒服,要儘快就醫或撥打 120 急救電話。
5. 要適量運動

每周 3~7 次,每次 30~6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有利於心血管健康。中等強度運動時,表現為心跳呼吸加快,身體微微出汗,可以自如說話。
高血壓患者如果安靜時血壓超過 180 / 110 mmHg,先藥物控制血壓,經醫生同意後再進行運動,運動時應避免憋氣用力,以免血壓突然升高。
當然,運動前最好諮詢醫生,自身目前的狀況是否適合運動、適合何種運動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963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