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天,氣溫驟降,你是不是又開始手腳冰涼了?
哪些因素與手腳冰涼有關?

提起手腳冰涼,中醫認為這是陽虛的表現,又稱陽氣不足。而西醫則認為,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減弱,尤其是肢端部分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導致神經末梢循環不良,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綜上來看,主要有以下6個因素導致人們在秋冬季節手腳冰涼。
不吃早餐

如果不吃早餐,就無法為身體帶去足夠多的能量,迫使身體不得不產生更少熱量來保存僅剩的能量。
睡眠不足

若前一晚上沒有得到足夠睡眠,會讓人感覺疲憊和情緒消極,從而影響身體的血液循環,比較容易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
貧血

循環血量不足或血紅素和紅細胞偏低時,會對人體維持正常體溫不利。
荷爾蒙失調

在手腳發涼症狀的人群中,女性占絕大多數。因月經和生育所帶來的雌激素波動會影響神經系統,導致皮下血管收縮和血液流量減少,引發寒症。
雷諾氏病

雷諾氏病會導致小動脈血管收縮和血液流量減少,好發於寒冷季節。
體重過輕

這裡指的是肌肉和身體脂肪。肌肉可以產生能量,而脂肪可以作為絕緣物與外界隔絕。體重太輕意味著沒有足夠的肌肉和身體脂肪與寒冷對抗。
告別手腳冰冷,教你溫暖的過冬姿勢
手腳冰冷時,是不是離不開暖寶寶?要知道,光靠它可不行,從內而外改善體質才是關鍵。
對於緩解手腳冰冷,中西醫都認為,這些人需要多曬太陽。那麼,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法管用呢?
按時吃飯

按時吃早餐、不偏食、不過度減肥,為身體儲存適量脂肪,幫助維持體溫。同時,可多補充維生素E;多吃含煙酸的食物和B族維生素,能擴張末梢血管。
多吃溫補食物

秋冬溫補的食物很多,比如雞湯、羊肉湯等,可適量多進食一些。此外,可多吃堅果、胡蘿蔔等溫熱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飲。同時,適當吃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進血液循環。
注意保暖

「美麗凍人」要不得。羽絨服比貂皮大衣更保暖,羊毛褲子比塑身衣更驅寒。要特別注意腿、腳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穿太緊的衣服,因為衣服過緊會阻礙血液循環。此外,辦公室可多準備一件薄外套,以防受寒。
多參加運動

運動可以讓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爬樓梯、原地跳躍、上下班快步走等運動對強化體溫調節能力有幫助。鍛鍊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即可。鍛鍊時間以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左右為宜。
早睡早起

熬夜會讓體內代謝減緩,體溫降低。而早睡早起,符合人體正常的代謝規律,有利於保持體溫,對緩解手腳冰涼有益。
堅持泡澡泡腳

每晚睡覺前堅持熱水泡腳,在較深的盆中加入40℃左右的熱水,讓水漫過腳踝,浸泡20分鐘左右,就會感覺到全身發熱,這說明血液循環暢通。如果在泡腳的同時再揉搓雙腳,效果會更好。
也可以在熱水中加入生薑或甘菊、肉桂、迷迭香等精油,可促進血液循環。
需要注意的是,泡腳要堅持,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緩解手腳冰涼的方法,你學會了嗎?趕緊行動起來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6951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