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天氣多變化,不少痛風患者開始受關節疼痛的困擾。除了中西醫治療(相關報道)外,管住口、邁開腿對於痛風的疾病管理同樣重要。
痛風患者飲食

佛山市中醫院腎病風濕科主任鄭寶林主任中醫師指出,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產物,攝入大量的嘌呤確能誘發痛風發作,所以,控制嘌呤的攝入是高尿酸血症或痛風飲食治療的必要措施。他建議,急性痛風發作期或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的患者每日嘌呤攝入量控制在150mg以下。
據了解,根據嘌呤含量可將食物分為高嘌呤(儘量不吃)、中嘌呤(限量)、低嘌呤(可吃)三種類。痛風病人應以低嘌呤飲食為主。
高嘌呤食物
1、內臟類:肝,心、肚、胃、腎、肺腦、胰、肉脯、濃肉汁、肉餡等。
2、水產類:魚類(魚皮、魚卵、魚乾、沙丁魚、鳳尾魚、鳥魚、鯊魚、帶魚、海鰻、鯧魚);蛤蜊、牡蠣等貝殼類;蝦類;海參。
3、酒精(尤其是啤酒)。

中嘌呤食物
1、雞鴨鵝、牛羊豬等肉類。
2、水產類:草魚、鯉魚、鱈魚、鮭魚、比目魚、鱸魚、刀魚、螃蟹鱔魚、鮑魚、魚翅。
3、豆類及其製品。
4、蔬菜類:菠菜、筍(冬筍、蘆筍、筍乾)、海帶、金針、銀耳、蘑菇、菜花。
低嘌呤食物
1、主食類:米、麥、面類製品、高梁、馬鈴薯、甘薯、山芋等。
2、奶類:鮮奶、煉乳、奶酪、酸奶、奶粉等。
3、蛋類。
4、蔬菜類:白菜、捲心菜、茼蒿菜、芹菜、芥菜葉、韭菜、韭黃、番茄、茄子、瓜類、蘿蔔、青椒、洋蔥、蔥、蒜、姜等。
5、水果類。

需要注意,痛風急性期應避免酒精攝入;平時應限制酒精的攝入(尤其是啤酒,也包括烈酒和紅酒);避免過度飲酒(即男性不超過2標準杯/日,女性不超過1標準杯/日)(註:標準杯是指含酒精為18ml的飲料)。
痛風緩解期或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必對飲食嘌呤攝入量進行過分嚴格的計算和控制,但也應避免攝入玉米高果糖漿甜化的飲料(包括蘇打水)及食物,還要限制自然糖份果汁及含糖飲料的攝入、限制蔗糖、甜點心和食鹽(包括醬油和調味肉湯)的攝入。
運動不宜劇烈

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運動可以改善病情,在各種類型的運動中,最為簡單、方便的要數步行了。不少市民受朋友圈曬步數的影響,喜歡比步數曬成績,少則日行過萬步,甚至2~3萬步,看著占領朋友圈封面,收到一個又一個點贊,感覺特別開心。
實際上,不少朋友卻因為暴走而受傷,也有朋友因運動反而痛風發作了。鄭寶林指出,劇烈運動可以導致尿酸升高,包括短跑、速度游泳、舉重、伏地挺身等。
有研究發現,日行8500~9000步最符合人體生理需求,而走路時不同的快慢走法,鍛鍊效果各不相同,需要跟個人情況而定。
根據速度的不同,依次分為散步、走路、快走、暴走、競走等。
散步速度比一般走路還慢,每小時走3.5公里左右。它對運動健身效果不佳,適合年齡較大、行動不便但可行走者等。
第二種速度是走路,步伐依個人習慣速度行走,呼吸不受影響,每小時走4~4.5公里。30分鐘以上達到輕微運動量。
第三種速度是快走,是步伐比一般走路時較大些,每小時能完成5.6~6.5公里。快走速度較快,手臂的動作也會自然增加,呼吸感覺較明顯,可以輕易達到每日運動強度的標準和目的。
比快走速度更快的叫暴走,每小時能完成6.5~7公里,不過,這種劇烈活動,並不適宜痛風朋友。
秋冬季節做好保暖

很多痛風朋友有這樣的體會,天氣變化時會出現痛風急性發作。有研究認為,痛風發作可能與天氣變化時大氣壓力改變有關;也有認為是氣溫突然下降,尿酸溶解度下降,容易形成尿酸鹽結晶,從而誘發痛風。所以,痛風患者要注意保暖。
雖然醫家對痛風病因病機的論述不盡相同,但基本認可其主要病機為脾腎虧虛,濕、熱、瘀發揮重要作用,濁毒貫穿始終,飲食、情志、寒濕等為其促進因素。綜上所述,忌甘厚肥膩,避風寒、勞累確實是預防痛風發作的重要措施。
「管住嘴,邁開腿,控制尿酸,標本同治是關鍵。」鄭寶林指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638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