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搭配:早好午飽晚間要少

三餐搭配:早好午飽晚間要少

吃好早餐, 不但身體

不吃早餐,中好,而且學習、工作效率高。一日三餐,早餐為寶。

午必然會暴飲暴食,加重胃腸負擔;或餓「過頭」了,食慾降低。長期以往,會引發腸胃疾病或造成身體虛弱。

三餐搭配:早好午飽晚間要少

傳統中國粥粥碗里

吃好早餐去上學、上班,人們精力充沛,孩子上課可以專心聽講,學習效率高,大人工作有精神,效率也高。早餐要當做「正餐」吃,早餐應該是一頓膳食平衡的「正餐」,而不應用殘羹剩飯來應付。為方便,前一天晚上可把第二天早上吃的東西提前準備好。

人們應培養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早晨才有充裕的時間坐下來吃早餐,而不要養成隨手拿點食物、邊走邊吃的壞毛病。膳食平衡、營養豐富的早餐,應包括主食、富含高蛋白食物和一些小菜。如:主食:饅頭、包子、豆包、麵包、蛋糕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牛奶、醬肉、鹵豬肝、煮雞蛋、煮黃豆等。外加幾個小菜:拌胡蘿蔔絲、拌海帶絲、豆腐乳等。

三餐搭配:早好午飽晚間要少

日本盒飯午餐

最午餐要吃飽, 拒絕午飯的人不是沒有胃口,就是為了減肥。餓得不行了就吃個蘋果,或者喝杯酸奶。這樣會影響腸胃的蠕動,影有消化功能,還會出現胃潰瘍。而且從午餐在三餐的飲食分配比例上看,應該占到40%,午餐提供的能量和營養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對人體一天中體力和腦力的能量補充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現在很多人中午用餐的方式是:一個漢堡包加上一杯紅茶或咖啡或一個炸雞腿,或是到附近快餐店要一份飯或面的套餐,這些看似營養充足的套餐,雖然大多有蔬菜,但含量卻太少,礦物質、維生素供應不足。

三餐搭配:早好午飽晚間要少

美食餐廳中細表設置

晚餐,在中國被看成是正餐,很多人酒足飯飽,實際上,這對人體健康不利。俗話說:「晚餐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黃帝內經》中有「胃不和則臥不安」一語,意思就是說胃不舒服就睡不安穩。同時在《素問.厥論篇》有「腹滿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的論述。兩者的道理一樣,就是指飲食不當、脾胃功能失調就會影響睡眠。然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不少家庭養成了一種早餐、中餐馬虎,晚餐豐盛的生活習慣。這種習慣潛伏著很多問題,給人們的健康留下諸多隱患。有關專家認為,當今人們的晚餐問題很多,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1.晚餐太晚

一日三餐有規律才有利於人體健康。現在不少人的早、中餐基本上是定時的,唯有晚餐的時間很亂,些家庭要到晚上八九點鐘,甚至十點多鐘才進院餐。 據國外專家研究,尿路結石與晚餐太晚有關。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飯後4-5小時,晚餐後不久就睡覺,產生的尿液會全部瀦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尿路中尿液的鈣含量也就不斷增加,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尿路結石。

2.比例失調

一般來說,早、中、晚三餐的比例應為3:43,如果9~10點睡覺,早、中、晚餐比例應為4:4:2。這樣既能保證活動時能量的供給,又能在睡眠中讓胃腸得到休息。儘管很多人知道晚餐太飽的危害,但家人團聚,說說笑笑,會不知不覺地過量進食。

3.營養過剩

晚餐菜肴豐盛,且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晚餐中存在的問題嚴重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心絞痛、糖尿病、心肌梗死,與長期進食豐盛的晚餐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大量的高蛋白、高脂肪、高能量食物,會使血脂、血糖猛然升高,睡眠時血流緩慢,大量血脂的凝固性增強,極易沉積在血管壁上,促使動脈硬化和血栓的形成,又可導致肝臟製造更多的低密度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把過多的膽固醇運載到動脈壁堆積起來,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

豐盛的晚餐還是惡性腫瘤、尤其是結腸癌的重要誘發因素。一日的副食品大部分由晚上一餐吃下,活動又減少,必然有一部分蛋白質不能消化,也有小部分消化產物不能吸收,這些物質在大腸內受到厭氧菌的作用,會產生腸內毒素,可對大腦產生毒性刺激, 促使大腸癌的發生。

一項試驗結果表明,晚餐過飽會使人在睡眠中常做量夢,久雨久之引發失眠、神經衰弱等病症。有專家認為,長期失眠、多夢的患者,不妨在晚餐上找找原因。少而精的晚餐, 或許可以幫助你解除失眠、多夢的痛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6359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