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 2018-10-12| 檢舉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人體有大藥,你必須結識的神醫

人體自有大藥,每個人身體上都遍布著各種各樣的藥田,養生、療病只需從自己的藥田隨手採擷就可以了。

古代許多養生大家提倡的靜坐,強調意守丹田,這不也是在調動丹田內的「人體內藥」嗎?老子的「虛其心,實其腹」其實講的就是極好的養生之道。因為,當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小腹部之後,心就安歇下來了,心一安頓,心慌、心神不寧、煩躁、睏倦無神等症狀都會很快消失。所以說,靜坐是一味養心大藥,歷來練靜坐功夫的人一般都身體硬朗、精神抖擻,而且享有高壽。

此外還有各種保健運動方式,比如華佗創造的「五禽戲」、道家的導引養生功、武術中的站樁等,都是在扶助人的陽氣,打通經絡,從而保持人體的內外暢達。腑臟的氣血四通八達、循環往返於四肢,人體的每一處臟腑才幹凈健康,四肢才靈活有力,所以說,這些保健運動效果比很多補藥都好。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人體的靈丹妙藥長在哪裡

《黃帝內經》里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上古長壽之人懂得順應四時而養生,他們的身體總是處在平衡狀態,而現代社會中的人,生活節奏很快,工作壓力又大,不太可能像古人那樣養生,所以,我們的身體,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症狀總是伴隨著我們。但人體自身是力求保持平衡,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自覺自發的,我們可以稱它為「先天平衡能力」或「普通平衡能力」,相當於西醫里說的「免疫力」。這種平衡能力人人皆有,只是強弱不同而已。

一般說來,體質好的人先天平衡力強,體質差的人先天平衡力弱。這種平衡力在人體內默默無聞地工作著,我們平時身上的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腰酸背痛等,不打針吃藥,沒多久也好了,實際上就是它在起作用。人們平時的養生保健,比如鍛鍊、注意飲食、補充微量元素、修身養性,其實都是在增強這個先天平衡力。

人體的潛力是無限的,尤其是在生命攸關的時刻,人體常有超水平的爆發力,我們可以通過人體的高升點來調動這種爆發力,通過刺激這些點來激發人體的自愈能力,而在平時,我們堅持按壓這些高升點就能通氣血,活經絡,由此而百病不生。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其實,類似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不小心蹭破了皮膚、出了血,過一會出血就會自然止住;再過幾天,傷口就會結痂;一星期後,痂脫了,皮膚恢復平整;再過一個月,皮膚已經恢復成原來的樣子,一點痕跡都沒有,這時你已找不到破損的地方了。出血之所以能自行停止,其實是因為人體有天然的止血藥--血小板。這證明人體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

而人體的自愈能力不僅局限於傷口復原這樣的小事,有時即使是醫生宣布的絕症也可能柳暗花明,絕處逢生。人體的自愈功能十分強大,甚至可以創造奇蹟。遺憾的是,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求醫問藥來抵禦疾病,往往忽視了人體自身的力量。其實,只要積極利用人體自愈力,就可以通過調節自身,消除體內的致病因素,修復受損的機體,重新回歸健康。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自愈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可以被激發出來的。以下是四種增進人體自愈力的方法:

1

休息

勞累時,休息是恢復體能是最有效方法。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可見養的作用特別重要,這種養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規律的生活。

2

運動

運動能治癒很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

3

營養

營養在中醫里也叫做」水谷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後能被人體吸收的、對人體有益的精華部分。中醫認為:藥補不如食補。所以營養對身體很重要,而對於處於恢復中的人體尤其重要。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4

心態

人是身心統一的動物,身體和心靈組成了人的整體。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心靈是身體的指揮。如果指揮系統出現了問題,身體的各個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自愈力的激發有很多種方法,例如中醫常用的經絡養生法,就是開發自愈潛能最突出的例子。求醫不如求己,掌握了這些方法,我們就可以避免或者減少疾病的發生,甚至從源頭上祛除疾病,達到治病固本的目的。

總之,我們要重視挖掘人體自愈的潛能,讀懂人體,靈活應對,制訂出適合自己的保健方案。

5

不能過度干預的神醫大藥

自愈力,是指機體的自然癒合能力,是人人都有的自身調控能力。所以不能過度干預,否則就會擾亂「神醫」的步驟,給「神醫」幫倒忙。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6

自愈系統與生俱來

百科學者張弦在對醫學理論的研究中發現,包括人體在內的諸多生命體,都存在一個與生俱來、自發作用的自愈系統,使其得以維持健康狀態,免於在來自外界的物理、化學、微生物等侵害中喪失生命力。因此說,人體的自愈系統是經過自然界億萬年的洗禮,不斷地鍛鍊而形成的。

現代科學研究指出:自愈系統包括防禦系統、應激系統、免疫系統、修復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若干個子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子系統發生協調性、功能性障礙或者受到外來因素破壞時,自愈系統會調動其他子系統來「替補」,使機體維持健康狀態。而當其他子系統的代償能力不足以「替補」時,人就會生病,或者處於亞健康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體自愈系統的調節過程中,常常以減弱身體某些生理活動為代價,甚至暫時關閉某些機能,以減少養分的消耗,而將養分分配給身體出現問題的部位。因此,這個過程會使人體某些局部表現出一些症狀,這其實是一種身體警告,提醒人體出現了某些不平衡。例如人體的發燒,可能是提醒人體某些地方有炎症,而發熱則是自愈系統為了醫治人體而做的有益調節。

因此說,自愈系統的調節包納了整個人體,其複雜和精密程度是今天的科學技術所不能比擬的。不過,雖然我們不能完全讀懂身體的語言,卻可以正確認識身體的用意,只要不去阻止、干擾和破壞身體的正常行為,就可以充分利用自愈力來防病健身。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7

別給神醫幫倒忙

現實生活中,因為經濟利益的驅動等原因,很多醫生重藥劑治療而輕防治。有時藥物也確實可以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所以也符合大多數病人的需求。因此,人們已經習慣了生病就求助於醫藥,而忽視對身體自愈力這個「天然神醫」的利用。

但是,使用藥物的結果往往只是減輕了病痛的「假象」,藥物(特別是內服藥物)其實也必須通過身體自愈系統的調節起作用。俗話說「是藥三分毒」,真正無任何副作用的藥物是極少見的,而身體各部分的平衡運行才是健康的終極標準。

如果說藥物的副作用僅僅是干擾了人體的正常調節,那麼長期使用化學藥物而產生的耐藥性則會使病越治越多,藥越來越不好使。耐藥性又稱抗藥性,指病原體對藥物反應降低的狀態。如果長期使用抗菌藥物,一旦應用劑量不足,病原體就通過產生使藥物失活的酶、改變膜通透性阻滯藥物進入、改變靶結構或改變原有代謝過程而產生耐藥性。總之,耐藥性嚴重者,多種抗菌藥物都對其失效。

隨著抗生素的應用日益廣泛,細菌對一些常用藥物表現出程度不同的耐藥性。越是使用時間長、應用範圍廣的藥物,耐藥性就越嚴重,致病細菌會大量繁殖,正常菌群被破壞,容易引起二重感染。

如四環素、頭孢菌素、氯黴素等,可引起細菌間正常菌群平衡的破壞,出現白色念珠菌及抗葡萄球菌的繁殖,引起繼發性二重感染,如鵝口瘡、黴菌性陰。道炎等真菌感染。

除了抗生素之外,止痛藥也會造成耐藥性,導致慢性成癮。一些止痛藥,病人長期服用就會產生藥物依賴,藥物越是高效,這種依賴就越嚴重,其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以曲馬多為代表的中樞性止痛藥。另外,止痛藥還會掩蓋病情,使病情在不覺中惡化,或者引起很多過敏反應,如哮喘、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比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就會可引起哮喘。近年來臨床研究證明,不合理使用二類精神藥品也會成癮,因此,在使用時應該注意。

據報道,德國明斯特大學的調查表明,濫用止痛劑能引起腎臟病。明斯特大學的利宋教授說:在原聯邦德國,腎臟病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濫用藥物引起的,尤其是婦女,偶感頭痛或身體不適便服用止痛劑,其實就埋下了禍根。他還說,長期服用止痛劑,會使體內不能製造出輸送氧氣所需要的足夠的血紅蛋白,進而便引起腎病以至腎功能衰竭。更為嚴重的是,濫用止痛藥甚至誘發某些腫瘤,會置人於死地。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8

醫療的至高層次-修復自愈力

總之,無論是藥物的副作用,還是人體由於服藥而產生的耐藥性,最終都影響了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所以儘管現在的醫療條件很好,各種各樣的病症卻比以前更多、更年輕化、複雜化。

身體本有天然神醫大藥,過分迷信化學藥物,忽視人體內藥,就等於是拿珍饈佳肴去換鹹菜窩頭。

中醫有言「三分治,七分養」,指的是:在病人康復過程中,醫生和藥物所起的作用較少,身體的恢復更多依賴於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自愈力的過程。儘量依靠內力來治癒疾病,這是中醫的根本宗旨,也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自愈力人人與生俱來,但是,天然的東西最怕不合適的干預。站樁自愈法就是以站樁的練習來正確激發、保護五臟自愈力,提高人體的自愈力,讓人體達到自愈的健身方法。站樁可激發自愈力可以讓我們少得病、但要記住這是不可以替代醫療手段的哦

通悟功夫無極固根培元樁不同於其他功法的繁雜,簡單易學,不分年齡,自然端莊,不會向四面傾斜。需要配合呼吸和導引,但對自然呼吸和順逆呼吸的方法並無強制的要求,順其自然,不刻意為之。對於初學者內功築基來說,這樣一任自然的方法要更加合適。無極固根培元樁是一切健康的前提和修行的基礎,其目的是開發人體的先天功能,使元氣充足,並使之與後天形體合二為一。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想練出功夫,想練出內勁就要曉得其中的變化,每個變化都對應一種氣機的運轉,每個運轉都對應一個勁路。所以說無極樁是包羅萬象的,包羅萬象,才可以變化萬千,太極拳始於無極,而止於無極,期間的太極狀態每個瞬間都是無極狀態,所以說,太極拳本就是無極的演化,是無中生有。

拿無極樁為例,從固根培元樁為基礎起點,共有五個小內容,分別是:

1、無極下氣樁

2、無極束身樁

3、無極托寶樁

4、無極抱球樁

5、無極心神合一樁

雖然只是五組小動作,但卻是三步修練之法,能讓每個習練者充分體悟到樁功的松、緊、動的變化,每一個動作每樁法各有偏重,如:松求的是人體的身心健康狀態、緊樁求是六面力和間架結構、動求的是「全力以赴」狀態,亦即全身力量都進入有效工作狀態的狀態,三步功法環環相套,會讓習練者用最有效的方式輕鬆達到養生的目的並找到內家拳門徑!

「三分治,七分養」最好的醫生是人體的自愈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590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