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血壓是怎麼升高的?教您5招管住血壓

一場秋雨一場寒,我們已切身感受到天氣正由熱轉涼,秋天來了。隨著季節的更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各臟器功能發生變化,帶病者也面臨著「病變」問題。「一到秋天,血壓就明顯升高了。」對高血壓患者來說,這太讓人憂心了。

什麼是高血壓?

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造成的側壓力叫血壓,如果這個壓力過大,那就是高血壓了。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三次測量上肢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考慮為高血壓。

秋季血壓是怎麼升高的?教您5招管住血壓

血壓水平分級表秋季血壓是怎麼升高的?

在夏季,天氣炎熱,人體交感神經興奮性低,皮膚血管擴展,阻力下降,血壓急劇升高的情況相對減少。但到了秋季,這3件事讓血壓上升:

1. 天氣變化天氣變化是引起血壓升高的首要原因。秋季氣溫變化大、晝夜溫差大、氣溫偏低,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體表血管收縮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同時腎上腺素和兒茶酚胺水平升高,又使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和外周阻力增加,血壓會逐漸升高。

有研究數據表明,氣溫每降低1℃,收縮壓升高1.3毫米汞柱,舒張壓升高0.6毫米汞柱。

2. 氣候乾燥秋季天乾物燥,人體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體內缺水,血液變得相對粘稠,血流速度就會減慢,分給身體各個器官的血量也會減少,最後血容量不足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一旦發生腦梗塞,血壓也會升高。

3. 秋冬進補秋冬是進補的好時機,很多人會抓住機會大吃補品、肉類進行食補。但對於高血壓人群來說,許多滋補之品往往比較溫燥,無法消受。比如進補常吃的桂圓、羊肉、肥牛等都是溫補的東西,容易導致血壓升高。

秋季血壓是怎麼升高的?教您5招管住血壓

秋季如何管住血壓?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管住血壓極為重要,否則可能引起一系列併發症,如心臟: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腦部:腦梗塞、腦血栓、腦出血;腎臟:慢性腎衰;眼睛:視力下降、眼底出血、白內障、失明等。想安全度過秋天,高血壓患者和家人需要採取積極對策。

秋季管住血壓從測量開始只有很好的監測才能有效的控制。建議一天中測量三次血壓,即早晨、中午和晚上各一次。這樣就可以掌握自己的血壓變化規律,了解病情。

在血壓穩定後,可以延長測量的間隔時間,若發現晝夜峰谷差值較大或波動不規律,應去醫院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以了解血壓的波動規律,並按醫生意見採取措施。

測量血壓需要注意:在活動以後應至少休息5分鐘以上,環境要安靜舒適,座椅適當,手臂與心臟位置等高。

管住秋季血壓,自我預防更重要以下5招可供高血壓患者參考:

1. 謹慎用藥秋季血壓升高,應適時調整降壓藥的劑量,控制好血壓,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機率。另外,有些患者會感到頭暈,這時需要調整服藥時間,在調整服藥時間後仍然經常頭暈,就要做進一步的檢查。

孟醫生提醒:用藥治療是控制血壓的重要一環,高血壓患者應按醫生的指導用藥,不可擅自用藥,不可自行停藥或減藥。要強調的是,就算自測血壓已下降,也絕不能在沒有醫生的允許下自行停藥。

2. 運動適量堅持科學運動對調節血壓有很大好處。但高血壓患者一定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像跑步、登山等,容易使血壓驟然升高,引發腦出血。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等比較溫和的方式,既能鍛鍊身體調節血壓,又比較安全。3. 預防流鼻血,警惕併發症秋季是鼻出血的多發季節,其原因不僅是天氣乾燥,高血壓也會引起鼻出血。高血壓患者如果出現流鼻血的情況,就預示患者的血壓不穩定,是中風的一種徵兆,患者要引起警惕。

除此之外,發現血壓升高,還應該警惕高血壓併發症。比如血壓升高,同時伴隨一側手腳麻木,或伴隨明顯的頭暈,亦或明顯的胸悶、胸痛,這幾個信號可能提示你出現了腦梗塞、腦出血、心絞痛等嚴重併發症,需儘快上醫院就診。

4. 切忌盲目進補高血壓患者要結合自身特點以清補為主,選擇一些既有豐富營養,又有降脂降壓作用的食物,切忌盲目進補。

5. 注意保暖,謹防秋凍轉季時一定要根據個人體質來應對大自然的變化,一味強求「秋凍」,對健康反而有害,容易引發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尤其對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來說,低氣溫可使腦小動脈血管收縮、血管阻力增大,腦組織會因此而失去供血,引起腦卒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9572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