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中的青豆及芽苗菜,很受消費者歡迎。但在生產過程中,常因一些生理障礙及病菌入侵影響品質與產量,比如芽枯病。
芽枯病癥狀
有兩種癥狀十分明顯:一是在嫩莖頂端2~6厘米處,出現水漬狀病態,當氣候乾燥時,腐爛部位迅速干縮,掛在莖頂部位,當降雨或空氣濕度回潮時,病部又會呈現濕腐癥狀。二是幼莢發病,莢的四周著生灰白色茸毛狀霉層,中間夾生有黑色顆粒狀孢囊梗和孢子囊,後期豆莢枯黃,病莢由蒂部向莢柄擴展,濕度大時,可見許多感病莢長有灰白色茸毛半枯黃的豌豆。
發病原因
1. 低溫、寡照、高濕誘發病害。
2. 土壤中殘留有菌絲體或產生接合孢子越冬提供病原菌。
3. 豌豆植株上有病菌可侵入的傷口。
4. 颳風下雨可加速病菌傳播。
5. 昆蟲幫助傳播病害。
預防措施
一方面可以從農業措施預防1.豌豆忌重茬,應實行輪作換茬,最好是水旱輪作。2.肥力較高的田塊,要適當降低密度,防止蔭蔽。3.精整溝廂,及時排水。4.乾旱時嚴防大水漫灌。注意「乾花濕板」,即開花時保持通風透光,降低濕度,結莢時要足墒,保持濕潤管理。5.播種前用益富源種植菌液噴灑土地改良土壤,補充益生菌,抑制病菌雜菌,每畝噴灑3-5公斤菌液。
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化學方法,在發病初期,噴灑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當對某些殺菌劑產生抗性時,可用69%安克錳鋅1000倍液。化學方法比較速效但很容易有副作用而且好多對人體有害要慎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8353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