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總複發?一定是忽視了這幾個要點

abby| 2018-02-08| 檢舉

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統稱為消化性潰瘍,是發生於胃或者十二指腸的粘膜潰瘍病變,兩者發病原因與治療方法相近。據估計,人群中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曾患過消化性潰瘍,可見發病率很高。

消化性潰瘍的發生原因,現在普遍認為是由於胃酸產生過多造成,能夠有效抑制胃酸藥物(起初是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近年來是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的出現,讓消化性潰瘍的治療變得容易了很多。

但是,又出現了另外一個難題:雖然在服藥 1~2 個月後,絕大多數患者的潰瘍都能癒合,但是卻極易複發。在停葯後 1 年內,超過七成的患者潰瘍又再次出現,有的患者甚至年年複發。

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人們對消化性潰瘍的認識進一步深入。發現除了胃酸之外,導致消化性潰瘍的原因還有胃內感染了一種特殊的細菌——幽門螺桿菌,並且摸索出了清除胃內幽門螺桿菌的方法。

研究發現,自然人群中,大約 50%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胃潰瘍患者超過 70%,十二指腸潰瘍超過 95% 感染。經過正規治療,清除了胃內細菌後,消化性潰瘍的複發率從超過七成下降到不足 5%。因此,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解決消化性潰瘍好複發的關鍵是清除幽門螺桿菌。

圖片來源於網路

總結起來,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過程中應注意以下事項,才能真正將其治癒:

1. 盡量通過胃鏡檢查明確消化性潰瘍的診斷,為今後規範的治療打好基礎。由於消化性潰瘍與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膽囊炎等疾病單憑癥狀很難區分,而每種疾病的治療方法、療程各不相同。因此,只有進行胃鏡檢查,才能保證找到正確治療方法。

2. 明確診斷後,一直要讓患者堅持服用抑制胃酸藥物以及保護胃粘藥物足夠療程(一般胃潰瘍為 6~8 周,十二指腸潰瘍 4~6 周)。現代抑酸藥效果很好,往往服藥 1、2 次就能消除癥狀。很多患者癥狀沒有了就停止服藥,其實療程不足,潰瘍並未癒合。

3. 儘早明確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由於十二指腸潰瘍的感染率超過 95%,因此,使用一種檢測方法結果為陰性時,最好換用另一種檢測方法證實,以防止「假陰性」(每種檢查方法都存在「假陰性」與「假陽性」的可能)造成治療失誤。

4. 明確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後,應儘早採用規範有效的治療方案,一次性清除細菌。如果採用不規範的方法隨意用些抗菌藥物,結果不僅造成治療失敗,而且導致細菌耐葯,給以後的治療帶來很大麻煩。同時可以使用清幽牙膏做好口腔幽門螺桿菌的清除工作,防止幽門螺桿菌不斷的從口腔向胃部輸送。

5. 不推薦長期服藥。有些患者會為了防止潰瘍複發而成年累月服用抑酸藥物。但是沒有證據表明延長服藥時間能防止潰瘍複發。只要幽門螺桿菌存在,停葯後仍很有可能複發。而且長期服藥,不僅產生不必要的經濟負擔,還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

6. 醫生需提醒患者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菸酒嗜好、三餐不規律、長期情緒緊張焦慮、經常熬夜,這些也可能是消化性潰瘍難愈的原因,應當積極改善。

7. 食物方面,民間流傳的辛辣食物加重潰瘍等說法並無明確的依據。所以患者飲食只要保持柔軟易消化,並無特殊禁忌。一些藥物,尤其是止痛、退熱以及「感冒藥」會誘發或加重病情,潰瘍患者應注意慎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8312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