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瘙癢感是臨床上很常見的一種情形,很多時候,感冒已經接近尾聲,但咽部稍癢感依然存在,像貓用爪子在那兒撓一般,讓人痛苦萬分。
多數中醫醫家傾向於認為,這是風邪不盡的表現,所以首要治療原則是祛除咽喉部之風邪。
咽癢
實踐下來,祛除咽喉部之風邪,最有力的藥物就是薄荷,治療咽喉瘙癢感組方中,以含有薄荷的處方療效最好。
薄荷此藥,張錫純認識得頗為深刻。一般醫家只是認識到薄荷有辛涼之性,可疏風,散熱,辟穢,解毒。但是,張錫純認識到了它的另一面,他認為薄荷味辛,氣清郁香竄,性平,具有涼熱雙重性,「少用則涼,多用則熱」。同時還認為薄荷有較強的發汗作用,他認為「溫病發汗用薄荷,猶傷寒發汗用麻黃也」。
薄荷
薄荷此物,帶辛辣而清涼,善祛疹癮,外用為止癢之妙品,蒸餾後成為薄荷油,具有強烈的竄透性,止癢之力更甚——所以薄荷內服時能止咽喉之瘙癢,就可以理解了,更因其性平,所以,風熱,風寒兼可用之。
一般來說,咽喉肌膜色紅灼熱而癢,燒灼感甚者,多為風熱實證,可用辛涼解表法,以重用薄荷為基礎,配伍禪衣,牛蒡子(大力子),薄荷,桑葉,蔓荊子,葛根等用之;若,咽喉肌膜其色如常,或偏白,燒灼感不明顯者,可用辛溫解表法,與荊芥,防風,紫蘇,羌活,桂枝等合用。
若是咽喉干,渴,而癢呢,則宜與麥冬,沙參,百合,玄參,玉竹,生地,甘草,枇杷葉等藥物同用,以滋陰解表。
枇杷花與枇杷葉
伴有咽痛者,則可再加桔梗,甘草同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治療上焦風邪,特別是咽部風邪,使用中藥宜簡,用量宜輕,煎時宜短,所謂「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即是指此,治療咽部瘙癢,君藥不過十五克,余藥十二克,九克,六克,三克等等,即可達到非常好的效果。
我的個人經驗,上述組合中,薄荷15克,浙貝12克,蜜枇杷葉(包煎)12克的組合止癢力量最強,若嫌上述三味藥涼,可加甘草,防風6克。
石斛花
待咽喉瘙癢急性期過去後,可用石斛花少許沏茶飲用。石斛此物,性甘淡微咸寒,能生津益胃,清熱養陰,治熱病傷津,口乾煩渴,病後虛熱,陰傷目暗。石斛花的性味服用下來比石斛更接近平性一些,適合長期服用。
石斛花除了和石斛一樣能生津益胃,清熱養陰,治療咽部瘙癢辣痛的效果極佳,更有疏肝理氣,安神,益血之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