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耳鳴診斷
1) 耳鳴類型
耳鳴聲音可以從很輕柔到非常大,大到足以干擾正常的聽力,可以是鈴聲、嗡嗡聲、咆哮聲、點擊聲或嘶嘶聲,可以在一個或兩個耳朵中聽到。耳鳴又分主觀性耳鳴和客觀性耳鳴:
主觀性耳鳴是最常見的耳鳴形式。可能是由耳朵的結構問題(外耳、中耳和內耳)或由內耳到大腦的聽覺神經通路問題引起的,只有自己聽到耳鳴。
客觀性或他覺性耳鳴較少見,但醫師可在檢查時覺察到,可能是由血管問題、肌肉收縮或與內耳骨有關的問題引起的。
2) 確定耳鳴風險因素
男性比女性、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經歷耳鳴,經常處在大聲的環境中(槍、炮、音樂、噪聲等),還有就是有抑鬱症、焦慮症和/或強迫症的歷史。
3) 耳鳴程度檢測,由於篇幅所限,將另文提供。
2. 看醫生
1) 檢查耳朵的錘骨、砧骨和鐙骨是否有變化,是否有硬化症,這可導致耳鳴;
2) 是否因過多的耳屎阻礙耳骨活動產生耳鳴;
3) 檢查是否有年紀相關的老年性耳聾;
4) 婦女更年期出現的耳鳴,比較少見,更年期過後會消失,但更年期使用的激素替代療法引起的耳鳴有增加的趨勢,需注意;
5) 告訴您所處的噪聲環境,讓醫生做正確的診斷;
6) 檢查頭和耳是否有腫塊壓迫血管影響血流;
7) 檢查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影響血流;
8) 檢查血壓是否高;
9) 檢查頸部頸動脈是否變異,引起血流紊亂;
10) 檢查是否有毛細血管畸形;
11) 檢查是否抑鬱和失眠,由此引起的耳鳴日見增加;
12) 檢查是否吃可能引起耳鳴的藥: 阿司匹林,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紅黴素、萬古黴素、新黴素,利尿劑(水丸)如布美他尼、利尿酸、速尿,奎寧,一些抗抑鬱藥,化療藥物包括氮芥、長春新鹼等;
13) 檢查其它原因:內耳流體壓力增加引起的美尼爾症、顳下頜關節(TMJ)障礙、頭頸部損傷、聽神經瘤、甲狀腺功能低下;
3. 治療
1) 耳鳴基本上沒有藥可以醫治,但有好辦法可以管理、控制和減輕耳鳴;
2) 對確定誘因的,積極按照醫囑,消除誘因如:清除耳屎、改變噪聲環境、控制血壓、改用不引起耳鳴的藥、消除腫塊、調整心態和心理控制抑鬱、改善睡眠,必要時使用助聽器;
3) 排除以上誘因之後,基本可以確定為神經性退化引起的大多數常見耳鳴,即交感神經系統的過度活躍(SNS)引發高度緊張和焦慮的「戰鬥或逃跑」的應急反應,而過度活躍的SNS使得中樞聽覺系統的神經可塑性發生錯位適配;醫學科學家新發現了一種非藥物的經皮迷走神經調製加聲學調製的耳鳴治療方法:
經皮迷走神經調製:提高神經可塑性和降低緊張和焦慮;
聲學調製:在神經可塑性提高的同時,用特定的聲學音頻研磨和抵消耳鳴聲音才有效: (1) 在背景播放白噪聲如大海、潺潺的小溪、雨水、輕柔的背景音或音樂;(2)在背景播放棕色噪音或粉紅噪聲,這些噪聲都是隨機產生的聲音的集合,通常被認為是比白色噪音更深的聲音,粉紅噪音使用較低的頻率;(3)在背景播放個性化音頻或音樂,免費網站如https://www.audionotch.com/ 、http://www.tinnitracks.com/en、www.notchtherapy.com都提供了通過檢測耳鳴頻率來產生抵消的音頻或音樂。
4) 適當吃些補充品:
輔酶Q10,用於細胞包括神經細胞生長和維持,還是一種抗氧化劑,多含在動物的內臟器官如心、肝、腎中,建議每天三次,每次100毫克;
銀杏,能增加血液流向大腦,減輕耳鳴;
增加微量元素鋅,建議成年男性每日攝取量為11毫克,女性為8毫克;
褪黑激素,一種參與睡眠周期的激素,一項研究表明,夜間服用3毫克的褪黑激素對沒有抑鬱症病史的人和雙耳耳鳴患者最有效。
5) 改變飲食習慣:
不要吃過咸,因為鹽分增加血壓,不利耳鳴;
吃健康食物:全麥、低脂肪、低糖、多素菜、多水果;
減少咖啡和酒的攝入,戒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7040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