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骨質疏鬆,很多人都不陌生。在電視廣告上,更是頻頻出鏡,可你真的了解它嗎?
作為一種常見老年病,60-70歲以上老年人中約1/3患有骨質疏鬆,80歲以上老年人更佔半數以上患病。防治骨質疏鬆,刻不容緩。
別拿骨質疏鬆不當病
骨質疏鬆,就是骨頭變「脆」了,一般常見於孕婦、更年期婦女和中老年人。通常在35歲左右時,人的骨密度會達到最大值,再往後,骨密度逐漸降低。因此在35歲前補鈣可以讓骨密度達到最高值是預防骨質疏鬆的最好方法。
孕產婦由於需要向寶寶提供大量鈣質以供其生長,因此會造成自身大量的鈣流失,患上骨質疏鬆症,常見表現有孕婦牙齒鬆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關節疼、風濕疼、頭暈等,嚴重的可導致罹患貧血、產前高血壓綜合征、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等情況。
比起孕婦,老年人骨質疏鬆更可怕,很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1、腰酸背痛
當骨量流失到一定程度時,骨骼中縱橫交錯的骨小梁斷裂的次數和部位就會增加,形成多處「微小骨折」,導致骨痛。常從腰酸背痛發展到全身骨痛,導致活動靈敏度下降,彎腰屈膝等功能活動受限。
2、影響呼吸
骨質疏鬆會使胸廓、脊柱變形,壓迫肺組織,導致呼吸不暢,並伴有咳嗽、咯痰、體溫升高等呼吸道炎症、肺部感染。
3、駝背、變矮、骨折
骨質疏鬆常會造成身高降低(可達3~6公分)和駝背問題。嚴重時,別說搬東西,就是咳嗽、打噴嚏,都有可能導致骨折,其中最麻煩的要數髖骨骨折。
髖部骨折,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更有可能危及生命。無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髖部骨折後都需要臥床修養,容易引起下肢靜脈血栓、心梗、肺栓塞等問題。
根據臨床統計,骨折後一年內,老人病死率高達40%,只有不到50%的老人在髖部骨折後能重新獨立行走,所以,又常被稱為人生的「最後一次骨折」。
看到這裡你應該明白了,骨質疏鬆聽起來只關乎骨頭,實際會影響全身,嚴重時甚至會威脅生命。
1分鐘完成骨質疏鬆高危人群自測
骨質流失和初期骨質疏鬆,通常沒有明顯癥狀。直到出現疼痛、骨折等癥狀時,往往為時晚矣。儘早預防、及早發現是關鍵。
下面這套問卷,幫你判斷是否為骨質疏鬆的高危人群,建議花上1分鐘測一測:
父母曾被診斷有骨質疏鬆或輕摔後骨折?
父母是否有駝背?
實際年齡超過40歲?
是否在成年後,因輕摔後發生骨折?
是否經常會摔倒?或因為身體較虛弱二擔心摔倒?
40歲後身高是否減少超過3公分以上?
體重是否過輕?(BMI值小於19)
是否曾服用類固醇激素連續超過3個月?
目前有吸菸習慣,或曾經吸菸?
每天運動量少於30分鐘?(包括做家務、走路和跑步等)
是否不能食用乳製品,又沒有服用鈣片?
每天參加戶外活動時間是否少於10分鐘,又沒有服用維生素D?
女士回答:
是否45歲或之前就停經?
除了懷孕、絕經或子宮切除外,是否曾試過停經超過12個月?
是否在50歲前切除卵巢又沒有服用雌/孕激素補充劑?
男士回答:
是否出現過陽痿、性 慾 減退或其他雄激素過低的相關症狀?
上述的問題中,有2個以上答案為「是」,則建議儘早到骨科門診尋求專業醫生幫助。
儘早預防:防患於未然
如果沒有以上的癥狀,也別疏忽大意。科學合理地堅持補鈣,是預防骨質疏鬆行之有效的手段。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補鈣?
1、改掉不良習慣
不吸菸,少飲酒,少吃鹽,注意飲食均衡。
2、每天曬太陽20分鐘
補充VD,促進鈣吸收。
3、運動要足夠
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桌球等.
4、保證鈣的攝入量
如果沒有乳糖不耐受或其他特殊疾病,每天喝至少300ml牛奶,豆製品和綠色蔬菜也有助補充鈣質。如果無法在飲食中攝入足夠鈣質,就需要額外補充鈣質劑。
骨量就像銀行賬戶,要細水長流地存入鈣質,到老才能有「健康存款」可以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71309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