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藤是山間野草 可以治風濕痛熱腫蛇傷等多種疾病

abby| 2017-10-17| 檢舉

 

 

植物界裡有很多對人類有益好東西,卻並不引人注目。烏蘞梅就是其中一種,它是長在灌木中的藤本草類。

 

 

 

 

我們這裡對烏蘞梅的稱呼是母豬藤,其名字來源已不可考,但是很多老人還知道它可藥用。

 

 

 

 

烏蘞梅是傳統藥物,記載的典籍很多。因此其異名別稱也多,諸如:五葉藤、五葉莓、籠草、五爪龍草、赤葛、赤潑藤、五龍草、母豬藤、血五甲等等等等。

 

 

 

 

有關烏蘞梅的各家論述

《唐本草》:主風毒熱腫,遊丹,蛇傷,搗敷並飲汁。

《履巉岩本草》:治癰疽發背,搗爛罨患處。

《綱目》:涼血解毒,利小便;根擂酒服,消癤腫。

《草木便方》:清熱解毒,塗瘡毒,消結核,九子虛氣瘍。補益虛損。

 

 

 

 

《分類草藥性》:去風散痰。治五種黃病,母豬風;塗瘡毒。

《江蘇植藥志》:熱水泡,熏腿可止痛。

《貴陽民間藥草》:治風濕癱瘓。

《湖南藥物志》:治偏頭風,痔瘡。

《閩東本草》:治熱瀉,血痢。

 

 

 

 

中和起來烏蘞梅功用主治為: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癰腫,疔瘡,痄腮,丹毒,風濕痛,黃疸,痢疾,尿血,白濁。咽喉腫痛、癤腫、癰疽、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有關烏蘞梅的選方

治一切腫毒,發背、乳癰、便毒、惡瘡初起者:五葉藤或根一握,生薑一塊。搗爛,入好酒一盞,絞汁熱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薑亦可。(《壽域神方》)

治項下熱腫,俗名蝦蟆瘟:五葉藤搗敷之。(《丹溪纂要》)

治發背、臀癰、便毒:烏蘞莓全草水煎二次過濾,將兩次煎汁合併一處,再隔水煎濃縮成膏,塗紗布上,貼敷患處,每日換一次。(《江西民間草藥》)

治無名腫毒:烏蘞莓葉搗爛,炒熱,用醋潑過,罨患處。(《浙扛民間草藥》)

 

 

 

 

治臁瘡:鮮烏蘞莓葉,搗爛敷患處,寬布條紮護,每日換一次。或曬研末,每藥末一兩,同生豬脂三兩,搗成膏,將膏攤紙上,貼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治喉痹:馬蘭菊、五爪龍草、車前草各一握。上三物,杵汁,徐徐飲之。(《醫學正傳》)

治九子濫癢:母豬藤、九子連環草、何首烏。燉肉服。(《四川中藥志》)

治肺勞咳血:烏蘞莓根三至四錢,煎服。或加側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錢,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治風濕關節疼痛:烏蘞莓根一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治小便尿血:五葉藤陰乾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衛生易簡方》)

治白濁,利小便:烏蘞莓根搗汁飲。(《浙江民間草藥》)

 

 

 

 

治毒蛇咬傷,眼前發黑,視物不清:鮮烏蘞莓全草搗爛絞取汁二兩,米酒沖服。外用鮮全草搗爛敷傷處。(《江西民間草藥》)

治蜂螫傷:五爪龍鮮葉,煎水洗。(江西《草藥手冊》)

治跌打損傷:五爪龍搗汁,和童尿熱酒服之,取汗。(《簡便單方》)

 

 

 

 

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曬乾,研細,用開水調紅糖包患處。(《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

小便尿血:用烏蘞莓陰乾,研為末。每服二錢,開水送下。(《貴州草藥》)

乳癰、惡瘡初起:用烏蘞莓的藤或根一把、生薑一塊。一起搗爛,加好酒一碗,絞取汁,熱服令發汗,同時以藥渣敷患處。方中的生薑,用大蒜代亦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6787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