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濕寒還是濕熱,就盲目祛濕?難怪你越除越濕!
什麼是濕氣?
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濕氣、濕邪,是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六邪之一,簡單說就是多於的水濕淤積在體內沒能被及時排出。
濕氣是怎麼形成的?
1.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平時並沒多吃,但自身臟器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成濕;
3.環境、季節因素的等外在因素形成的濕。比如現在夏季,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怎麼去濕?
導致濕氣形成的三個原因歸根結底都和一個臟器有關——脾。
因為脾負責運轉,任何代謝產物的排除都要藉助脾氣的力量。脾虛,體內垃圾就要瀦留體內,比如多餘脂肪、異常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直白的來說: 濕氣重是標,脾虛是本。 那麼目標就很明確了,健脾是去濕的關鍵所在。很多人知道用紅豆薏米來祛濕,但是 健脾並不容易,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用紅豆薏米來祛濕。 因為濕氣從來不是孤軍奮戰。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有人一到下雨潮濕的天氣,關節腿部就會出現酸痛的現象,這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風濕,平時不注意驅風,趟涼水,淋雨。都很容易使身體受涼,造成風濕。
如何判斷自己是濕寒還是濕熱?
濕寒體質
全身看:渾身沉重、頭重漲悶、起床時還有痰多的現象。冬天手腳冰涼
臉色看:面部易出油,面色暗淡蒼白,眼部浮腫
口部看:口黏發甜,食欲不振。
濕熱體質
全身看:全身粘滯不爽、手腳出汗、體味較大、怕熱
臉色看:易出油、易長痘、生粉刺
口部看:口苦、口幹、容易口臭
濕熱——清熱去濕
濕熱蘊結在體內,臟腑經絡運行受到阻礙,脾胃功能失調就生成濕熱。濕熱傷陰,濕熱人群容易煩躁、睡不好、上火等現象。
怎麼祛除濕熱?
飲食要清淡,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空心菜、莧菜、芹菜、薏米、藕、西瓜等。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濕熱。應戒除菸酒,少吃辛辣助熱食物(菸酒有溫熱作用)。
濕熱體質的人要注意疏肝利膽,清熱祛濕。可以練練氣功、瑜伽、太極等一些舒展筋骨和身體的運動。還要注意儘量避免長期在潮濕、炎熱的環境,而衣著儘量保持以寬鬆為宜
針對濕熱,還需要健脾,清熱化濕,理中和氣。而薏米,就是清濕熱的好食材,薏米、性寒、味甘淡、入脾。具有健脾祛濕、清熱化膿、利水、除痹等作用。薏米容易消化吸收,不管是用於醫療還是滋補,作用都很溫和。薏米的做法還很多,煮粥煲湯,做甜品都可。
/薏米紅豆粥/
材料:薏米50g 紅豆50g 枸杞一把 糖適量
做法:薏米、紅豆洗淨,清水泡2小時,枸杞洗淨備用。把薏米紅豆倒入鍋中,加水文火煮2小時後,加入枸杞繼續煮半個小時,放入糖調味即可。
/薏米冬瓜排骨湯/
材料:薏米100g 冬瓜150g 排骨250g
做法:薏米洗淨備用,冬瓜帶皮洗淨切塊,排骨洗淨去掉血水,剁塊。把所有材料倒入砂鍋中,加適量的清水,煲2小時後,加入適量的鹽即可。
濕寒——驅寒散濕
濕寒,也叫做痰濕、寒濕。「痰」是指人體內水液凝聚不化,形成粘滯狀態而形成的一種體質類型。
濕寒體質形成原因及影響: 多因脾胃虛弱,飲食肥膩,飲食起居無規律,情緒不佳、潮冷環境造成。 影響:易引發肥胖、月經不調等。
怎麼祛除濕寒?
濕寒最怕冷。首先,祛除濕寒要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女性朋友,冬天都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這是體寒的典型特徵。 在飲食上要注意少吃生冷食物,冬季多吃溫熱的食品,如牛羊肉等;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濕氣可通過運動來祛除,是一種很健康有效的排濕方式,除此之外,早上可用紅棗加生薑片煮水飲用。
薑棗茶
材料:生薑3—4片、紅棗4粒、紅糖5g
做法:先把水煮開,倒入上述所有材料煮泡5分鐘,即可飲用。
溫馨提示:喝薑棗茶就好在早上飲用為宜,早晨人體陽氣上升,生薑的辛辣可以幫助人體暖身,有助陽氣的上升。下午或晚上不宜吃薑,會影響睡眠。另外,濕寒體質的人是不適合吃薏米紅豆的,因為薏米性寒,用薏米紅豆來祛濕效果會適得其反。
總結:你是屬於濕寒還是濕熱呢?你知道要怎麼對症祛濕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59045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