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蘞莓別名:拔、蘢葛(《爾雅》),龍尾、虎葛(《爾雅》郭璞注),五葉莓(陶弘景),籠草、烏蘞草(《蜀本摹》),五葉藤(《履巉岩本草》),五爪龍草(《醫學正傳》),赤葛、赤潑藤(《綱目》),五龍草(《本草述》),母豬藤(《草木便方》),五葉蔦(《現代實用中藥》),血五甲(《貴州省中醫驗方秘方》),過山龍(《南京民間藥草》),絞股蘭(《江蘇植藥志)),豬婆藤、五爪藤、雞絲藤(《中國土農藥志》),五爪金龍(《浙江民間草藥》),小母豬藤(《四川中藥志》),地老鼠、鐵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鐵稱陀(《湖南藥物志》),五將草、過江龍(江西《草藥手冊》),地五加(《貴州草藥》),野葡萄藤、老鴉眼睛藤、老鴉藤、黃眼藤、鯽魚藤(《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藤(《南京地區常用中草藥》)。
烏蘞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癰腫,疔瘡,痄腮,丹毒,風濕痛,黃疸,痢疾,尿血,白濁。咽喉腫痛、癤腫、癰疽、跌打損傷、毒蛇咬傷。
下面是關於烏蘞莓的一些中藥方劑,喜歡中藥的朋友可以收藏:
治一切腫毒,發背、乳癰、便毒、惡瘡初起者:五葉藤或根一握,生薑一塊。搗爛,入好酒一盞,絞汁熱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薑亦可。(《壽域神方》)
治項下熱腫,俗名蝦蟆瘟:五葉藤搗敷之。(《丹溪纂要》)
治發背、臀癰、便毒:烏蘞莓全草水煎二次過濾,將兩次煎汁合併一處,再隔水煎濃縮成膏,塗紗布上,貼敷患處,每日換一次。(《江西民間草藥》)
治無名腫毒:烏蘞莓葉搗爛,炒熱,用醋潑過,罨患處。(《浙扛民間草藥》)
治臁瘡:鮮烏蘞莓葉,搗爛敷患處,寬布條紮護,每日換一次。或曬研末,每藥末一兩,同生豬脂三兩,搗成膏,將膏攤紙上,貼敷患處。(《江西民間草藥》)
治喉痹:馬蘭菊、五爪龍草、車前草各一握。上三物,杵汁,徐徐飲之。(《醫學正傳》)
治九子濫癢:母豬藤、九子連環草、何首烏。燉肉服。(《四川中藥志》)
治肺勞咳血:烏蘞莓根三至四錢,煎服。或加側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錢,同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