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去年剛退休,跟老伴兩個人平日鍛鍊,偶爾出去旅遊一下,一切看起來稱心美滿。
最近,兒媳婦給梅姨添了個大胖孫子,她自然笑得合不攏嘴,照顧孕婦和孩子也是盡心盡力。
也許是日夜勞累,休息不好,梅姨最近老咳嗽,媳婦兒聽說了以後,害怕梅姨得了「癆病(肺結核)」,對她接近自己和寶寶總是有點不願意。
梅姨更擔心了,找到了健康頭條,我們聽明了問題以後,讓梅姨去做了檢查,排除了結核病以後,梅姨和媳婦兒都大舒一口氣。但她對結核也關注起來了,於是,我們決定給大家來講講「結核的一些事兒」。
你知道這些恐怖事實嗎?
大家知道嗎?無論男女,在 55~60 歲以上年齡段,結核病的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趨勢,遠高於其他年齡段,在 75~80 歲年齡段達到高峰。
數據來源:我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調查
這其中,很多朋友因為不知道,老年肺結核的表現也常常不典型,很容易就被人忽略。
尤其是一些伴有冠心病、呼吸系統疾病、腫瘤或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的老年朋友,結核的症狀就會被掩蓋,或者被誤以為是別的疾病。
因此,健康頭條提醒大家:
當出現發熱、短時間內體重減輕、咳嗽等症狀時,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出現了肺結核,不要延誤,請去檢查。
為什麼老年人容易中招?
進入老年之後,人體各個器官的機能會逐漸下降,人體免疫力也隨之降低。
人體的免疫力一旦下降,新感染或在體內潛伏的結核菌就容易興風作浪,開始發病。所以,普遍來說,老年人面臨著比年輕人高得多的結核病患病風險。
其中,特別得提一下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朋友。
由於糖尿病會導致患者代謝紊亂、營養不良等問題,削弱人體免疫力,尤其是高糖環境有利於結核菌的生長,容易促髮結核病,導致糖尿病合併結核病,病情相互影響,容易雙雙惡化。
在我的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老年患者,體質虛弱,一些病人還是糖尿病合併結核病,治療起來更有難度。因此,家中如果有患糖尿病的老人,就更要提防結核病,防止病情惡化。
結核一般會有什麼表現?
結核病一旦發病,患者往往會出現低熱、乏力、盜汗、食欲不振、咳嗽咳痰、痰中帶血、體重減輕等症狀。
若是出現了上述的情況,尤其是咳嗽、痰中帶血等症狀,就一定需要及時去醫療機構排查結核病了。
會傳染給家人嗎?
記住這個原則:早沒事,晚惹禍!
結核病如果早期發現,經過一段時間正規的治療(普通肺結核一般為 6 個月,耐藥性肺結核一般為兩年),肺結核病人的肺部的浸潤性病灶會逐漸吸收消散或纖維化、鈣化,痰中不再攜帶結核菌,標誌著結核病痊癒。
因此,早發現早治療的話,病情一般較輕,治療效果好,且排菌情況少,對周圍人群不具有傳染危險。
但是!如果延誤診斷,則可導致重癥結核病,機體出現破壞性改變,治療效果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重症患者往往多見排菌,對周圍人群產生傳染的風險。
家有孩子、孕婦要注意嗎?
是的。
不論小孩還是老年朋友,當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即使一時接觸了一些致病菌,絕大多數細菌都會被消滅。極少數細菌,則會處於「休眠」狀態,埋伏在體內,既不發病,也無臨床症狀。
但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吸入結核菌或原先潛伏在體內的結核菌就會趁機大量繁殖,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發展成肺結核病或其他部位的結核病。
帶孩子時常需要熬夜、起夜等,休息不好,過度疲勞,都容易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加之老年人本來就比年輕人免疫力弱些,因此,家中老人無論是否有結核病史,我都建議定期(比如每年)去正規醫療機構做一次胸片檢查,以免延誤診斷、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傳染給兒孫。
如果家中老人是糖尿病患者,就更需要密切觀察,定期檢查。老人在照看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過於勞累,均衡膳食,注意休息與鍛鍊,防患於未然。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