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發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和食用歷史。麵條製作簡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麵糰,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食用方便。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如北京的炸醬麵、河北的撈麵,山西的刀削麵、揚州上海的陽春麵、四川的擔擔麵、河南的燴麵、蘭州的拉麵等,還有國外的香濃義大利面等。
在古代中國,食品衛生條件較差,相對於其他食品而言,經過煮沸的麵條最為潔凈,可以大大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因此麵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麵條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麵條易於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
今天聊的這種麵條是路邊小攤的麵條。其實麵條本身沒有多大問題,問題出在盛放麵條的容器上。
以前吃麵條,都是一碗一碗的,有的用瓷碗有的用銅碗,還有用木碗的。不知從何時起,人們發明了一種辦法,那就是在盛放麵條的碗上套一個薄膜袋或者說塑料食品袋。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健康,可以說很危險的方法。
國際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指出,有些塑料袋會添加一些增白劑、螢光粉,它們除了有潛在致癌性,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如果使用非食品用塑料袋打包食物,其中含有的聚氯乙烯經加溫加熱後,就易產生有害物質,引起肝腎以及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即使塑料袋是食品級別的,但當溫度較高時,例如剛出鍋的油條/麵條等,塑料袋容易出現化學反應,可能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如重金屬等),輕者可能頭暈、噁心,重則有致癌可能。
綜上所述,最好別吃用塑料袋盛放的麵條,尤其是路邊攤,當然不光是麵條,還有諸如麻辣燙等路邊小吃,很難保證這些塑料袋的來源規範,即使來源正規,也可能對健康很不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7/node106986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