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鐵紅:肝為統帥,警惕脂肪肝讓將軍顏面掃地(附藥方穴位)

醒醒啦| 2017-04-08| 檢舉

李鐵紅:肝為統帥,警惕脂肪肝讓將軍顏面掃地(附藥方穴位)

肝位於上腹部,橫膈之下,是人內最大的腺體,與膽本身直接相連,又互為表里,俗稱「肝膽相照」。中醫又稱肝為「將軍之官」,肝是統帥,管理著身體各部門的運作。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儲藏血液,調暢全身的氣機,推動血液和津液的運行等等。如果肝功能失常,則容易出現月經不調、急躁易怒、視力下降、肢體麻木等症狀。

肝的經脈循行於脅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中醫這些部位的病症多從肝論治。

【中醫辨證:脂肪肝的四大類型】

中醫認為脂肪肝屬於積聚與瘀痰範疇,可有舌質暗,有紫點,有瘀斑,有膩苔,約占65%。該病發生機理以氣滯血瘀為本,以肝膽濕熱為標,以飲食不節、情緒不佳、肝失疏泄為誘因,以氣滯於內、肝絡阻塞、脾失健運、濁邪害清、氣血痰瘀互結於脅下為基本病機。

1、血瘀型

治療以疏肝養血,活血化瘀。以膈下逐瘀湯為主加減。

主要藥物為:桃仁、川楝子、元胡、五靈脂、丹參、川芎、山楂等。

2、氣滯型

治療以疏肝解郁,行氣和中。方當以柴胡疏肝散與逍遙散和方。

主要藥物為:柴胡、枳殼、白芍、甘草、當歸、茯苓、白朮、澤瀉。

3、濕熱型

治療以祛濕化濁,清熱解毒。方用平胃散加減。

主要藥物為:蒼朮、厚朴、青皮、陳皮、車前子、荷葉、澤瀉、甘草等。

4、痰瘀型

治療以柔肝養血,化濁消瘀。以旋復花湯和大黃蔗蟲丸和方加減。

主要藥方為:青黛、昆布、梔子、茵陳、大黃、蔗蟲、首烏、鬱金等。

【出診記:謹防酒精性脂肪肝】

需要提醒各位,一般而言,酒精性脂肪肝是酒精引起的肝損害最初期,最早期,最多見的病變,如果繼續長期飲酒,則會發展成為更嚴重的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

臨床上收治的肝硬化患者都有酗酒史。有一男性患者,52歲。肝硬化三年,治療後以為肝硬化徹底治癒,繼續酗酒,兩個月復發。每年入冬時,有消化道出血。主訴,乏力,腹脹。舌暗有瘀斑,苔黃黑膩,脈沉弦澀。臍以上布滿蜘蛛痣,面部黧黑,眼昏暗,睛黃粘膩。診斷,氣滯血瘀型肝硬化、酒精中毒性肝硬化。經中藥治療半年基本痊癒,蜘蛛痣全部退化。

【教你一招:身體兩大穴解酒又護肝】

身體自帶兩個護肝良藥,大家平時不妨多加按摩。

關沖穴。關沖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起始穴,三焦經是氣和水運行的通道,有行氣利水、醒神開竅的作用,所以可以解酒防醉。具體方法是:用指甲或牙籤掐關沖穴,每次掐10秒,放鬆2秒後重複掐按,每側手指掐按5次。掐按時用力要均勻,使穴位能夠感到微微酸痛。

期門穴。跟喝酒一樣難以避免的是熬夜,熬夜是喝酒外最傷身的做法。常搓期門穴有利於健康。足厥陰肝經上的募穴,相當於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煩了,它就會站出來幫「將軍之官」排憂解難。期門穴是臟腑之氣匯聚於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由於該穴與臟腑比較接近,所以常用來治療各類臟腑疾病。每天用掌心摩擦期門5分鐘,是疏泄肝膽的首選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4699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