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經是人體重要的經絡之一。現代研究發現,脾經上的很多穴位,對於調節血液循環意義重大。針灸醫師通過長期臨床則發現,不少脾經穴位單獨使用,有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今天只介紹給你5個,相信會讓你受益終身。
1,治療慢性鼻炎、鼻子出血——隱白穴。
隱白穴是脾經的第一個穴位,在大腳趾趾甲旁大約1毫米的位置。它是公認的具有止血功能的穴位,對於很多出血癥狀都有療效。對於冬季空氣乾燥所致的鼻腔出血,用艾灸的方法就可以,每天20分鐘。另外,隱白穴還能通鼻竅。所以,當鼻炎來犯的時候,我們可以掐按隱白穴來改善癥狀。每天200次。
2,緩解胃痛胃脹——揉按太白穴。
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在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這個穴位對胃病有一定的調理效果。尤其是當胃部脹痛、食慾不佳的時候,揉按此穴,效果十分明顯。臨床觀察還發現,它對於因為饑飽不均、吃飯不定時引發的胃疼,療效尤佳。
3,降低食慾減體重——揉按公孫穴。
公孫穴在足內側緣,當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際處。這個穴位是脾經的絡穴,為八脈交會穴之一。它有一個明顯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減少人的飢餓感。所以,想減肥的人經常揉按此穴,有助於減輕體重。同時,由於可以抑酸,所以部分胃病患者可以通過揉按此穴改善癥狀。
4,消除下半身炎症——揉按商丘穴。
商丘穴位於內踝骨前緣偏下一點。這個穴位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尤其是對下半身的炎症,比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都有療效。每天揉按200次。商丘穴之所以有這樣的功效,源於它能將氣血有效導引到下半身。
5,緩解皮膚瘙癢——艾灸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的一個普通腧穴,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百蟲窩,意思是上百隻蟲子在這裡扎窩。可見,該穴對於瘙癢癥狀,有很好療效。一般來說,由於冬季皮膚乾燥所致的皮膚瘙癢,用艾灸血海穴的方法就能化解。每天20分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7004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