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簡單認識下什麼是經絡?
中醫基礎理論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絡學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從起源至今幾千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為保障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
而經絡又分為經脈、絡脈。
中醫所講「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今天神農君主要是通過十二正經中的幾條經絡不通,來辨別表現在體表的症狀。
身體各處受風寒、濕邪所致的氣血不暢都會引起經絡不通,而各條經絡的走向、循行均有不同。下面神農君就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下,身體各處疼痛具體是由哪條經絡不通所引起的。以便大家能夠針對性的來調理、疏通經絡。
1、胃經
足陽明胃經,起於承泣,止於厲兌。循行於人體正面及下肢前外側面。
主要引起的疼痛部位如下圖:
2、腎經
足少陰腎經,起於湧泉,止於俞府。循行於胸腹部及下肢內側面。
主要引起的疼痛部位如下圖:
3、膽經
足少陽膽經,起於瞳子髎,止於足竅陰。循行於體側及頭部、下肢外側面。
主要引起的疼痛部位如下圖:
4、脾經
足太陰脾經,起於隱白,止於大包。循行於胸腹部及下肢內側面。
主要引起的疼痛部位如下圖:
5、肝經
足厥陰肝經,起於大敦,止於期門。循行於胸腹部及下肢內側面。
主要引起的疼痛部位如下圖:
6、膀胱經
足太陽膀胱經,起於睛明,止於至陰。循行於頭後部、腰背部、臀部及下肢後側面。
主要引起的疼痛部位如下圖:
結語:文中所言辨痛,是指在氣血不暢、經絡不通時,造成的身體某處氣血淤滯引起的酸、漲、痛等感覺,而非是因外傷或其他病變引起的疼痛。
聲明:本文為神農君原創並首發於今日頭條,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微信公眾號「神農養之道(shennongyang)」,了解更多專業養生知識、中醫針灸推拿、偏方食療方,還可諮詢 交流 學習;每天學習一點點,為健康身體做儲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3419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