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能遇見一些人,在陰天下雨或者天氣轉涼的時候,出現膝蓋疼痛症狀。有的時候,稍微見風,就會感覺膝蓋處像掉進了冰窟窿,疼痛難忍,有的時候還會腫脹、不能彎曲。這種和天氣變化、氣候環境密切相關的膝關節不適,就是人們常說的類風濕關節炎。
現代醫學對類風濕關節炎的病因研究,尚沒有突破性進展。但是祖國傳統醫學卻巧妙地將致病因素歸納為風邪、濕邪和寒邪。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在陰冷天氣和寒冷天氣,患者相對容易發病。
鑒於這樣的認識,下面這款藥粥就成了普通患者改善症狀的法寶:
薏米乾薑粥
準備薏米50克,糖50克,乾薑9克,將準備好的薏米、乾薑加上適量的水,混合倒入鍋內,煮爛成粥,等食用的時候倒入白糖即可。每天一次,連服一個月。
此方中,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除痹的作用。它主要應對的是患者體內的濕邪。乾薑溫中逐寒,回陽通脈,既能除風,還能散寒,因此可以應對風寒二邪。兩味藥合在一起,可以通利關節,對類風濕關節炎有特別好的療效
有風濕不能吃什麼
1、過酸、過鹹類食物
這類食物對風濕患者來說是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的,因為過量食用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如果風濕患者只顧貪圖一時的美味享受不加節制就會使病情惡化。像花生、白酒、白糖以及雞、鴨、魚、肉、蛋等酸性食物攝入過多,超過體內正常的酸鹼度值,則會使體內酸鹼度值一過性偏高,使乳酸分泌增多,且消耗體內一定量的鈣、鎂等離子,而加重風濕症狀。同樣,若吃過鹹的食物如鹹菜、鹹蛋、鹹魚等,會使體內鈉離子增多,而加重風濕患者的症狀。
2、海產類
海產食物屬於發物,如果患者誤食了的話就會導致關節疼痛加重,增加治療難度。日常生活當中,有些人嗜愛海產食物,認為那是大補,非常有營養,但風濕患者要注意這是需要忌吃的食物。風濕病人不宜多吃無鱗魚及海產品,如鲶魚、泥鰍、黃鱔、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因其中含有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症狀加重。
緩解類風濕症狀的3類食物
1、蔬菜水果類
苦瓜、苦菜、馬齒莧、絲瓜等有清熱功效,有利於緩解局部發熱;薏苡仁、豆腐、芹菜、扁豆等有清熱解毒功效,有利於緩解局部疼痛;香菇、黑木耳等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對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有效;山藥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可改善類風濕病後口渴、乏力、出汗等症狀;黑豆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適用於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症,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枸杞子可強筋骨、耐寒暑、益精養血,可鮮食,配白菊花泡水代茶,還可與米煮粥食用;另外多種蔬菜、水果都富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對改善新陳代謝也是十分有益的。
2、肉類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可用豬、牛、羊等關節骨或脊椎骨熬湯食用,尤其是對類風濕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的骨關節脫鈣、骨質疏鬆有較好的補償與調節作用。
3、乾果類
松子仁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類風濕患者每日可食用3~5克;栗子有補腎壯腰、養胃健脾的作用,腎虛、腰膝酸軟者可適當食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