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老闆思維轉變的4大方法論,運營用戶和約妹子一樣

嘟嘟| 2016-05-16| 檢舉

要讓用戶真正參與進來,有疊代思維、場景思維、雲端思維,這幾點是作者要給傳統企業老闆上的思維轉變課,傳統行業的觸網,最終歸根到底還是運營人群。

1、把妹子領到臥室,而不是客廳——參與思維

與用戶直接接觸,把她帶到場景裡體驗,她的反應會給你答案。

從小米的《參與感》開始,所有驚嘆小米奇蹟的人都開始思考這個命題——參與感。對網際網路思維有憧憬的人都開始開放了企業內部的一些環節,讓顧客參與進來。做餐飲的就做明廚、做牛奶就做工場參觀、做娛樂的如AKBb48就做粉絲見面會。然而,所有的參與感,也都無非是在解決一個問題:你所做的,是你想要的,還是顧客想要的?

從約妹子談起——要想知道妹子到底要什麼,不要假設自己是妹子,不要猜測妹子要什麼,不要所謂的「換位思考」,你換不了那個位!直接接觸妹子,直接去問她,直接讓她做,這才是思維轉變的核心。不要在會客廳裡拿著筆記本做冷冰冰的結構訪談,約她吃飯,聽她咀嚼食物的聲音;帶她唱歌,聽她唱歌的嗓門,與她調情,把她領到臥室,讓她擺出自己最愛什麼姿勢。

舉個例子,某連鎖飲品企業,因為羅胖的名言「一切產品皆媒體」,而希望把自己家一次性飲品杯上印一些內容,做得好玩有趣。然而,考慮到執行效率的問題,他們選擇了董事長喜歡的內容。這就是典型的傳統企業思維,下層圍著上層轉,上層圍著老闆轉,而老闆距離顧客最遠。最後做出來的東西,也只是老闆喜歡的東西,顧客其實並不感冒。

諸如可口可樂和綠箭口香糖這樣的國際巨頭也希望做一下這種形式,於是,它們在瓶身,在包裝紙上印了「文藝青年」「鄰家女孩」「小蘿莉」「純爺們」等網絡潮語,然而,這種方式依然是營銷精英們頭腦風暴的結果,根本沒有開放給真正的顧客。

企業生存的根本,是滿足需求,所以洞察需求必然是企業的核心能力。參與思維,直接逼近顧客,不再用原來的人群分析,不再用原來的市場調研,而是直接把她們拉近臥室,拉進床幃,這樣,才能真正知道她們要什麼。

而那家飲品企業,在經過高人指點後,決定通過這個環節與自己的顧客產生互動——讓顧客決定杯子上印什麼話語,而不是由董事長決定。這一步,是思維轉變的關鍵,開始從老闆、從自上而下的思維,轉變到了顧客參與感的自下而上的思維。

2、滿足妹子不需要頭腦風暴,這個姿勢不喜歡,換個試試——疊代思維

把一個小點子嬗變成一個商業革命,需要的不是一次完美的構想和策劃,而是不斷地疊代和持續的改進!

最好的營銷傳播點,不是一群4A精英在小黑屋裡頭腦風暴出來的,最好的營銷和傳播點都是在與顧客的溝通中反複測試出來的,如果有個營銷策略有問題,就找到它的缺陷,加以改進,並試驗新一版的想法。

這家飲品企業讓用戶把自己想要印到杯子上的話發到公眾號裡,收到幾百條留言,他們篩選了5條,最後讓用戶投票產生了第二版的留言杯子。然而由於篩選的機制類似抽獎促銷,最後入圍的人很少,雖然有幾百個用戶參與,但是能到得到反饋的僅有幾個。最後雖然選出了第二版的杯子文字。但用戶參與度不高,而且沒辦法產生自傳播的機制。

經過這次測試,他們反思,為什麼不能開放得更深入,讓用戶票選所有的留言。而企業方只負責制定規則,而用戶負責玩這次的遊戲。

同理,和妹子進行體驗溝通,不需要纏著妹子問,這樣你舒不舒服,剛才你爽不爽?妹子多半不會告訴你真正的答案。妹子永遠都是嬌嗔著說你真棒。至於心裡真實的想法,你還是不知道。相反,如果你不停地換姿勢,根據她每次的時間長短和聲音大小,自然就可以判斷出她最喜歡哪個姿勢。然後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技術,就能更好地滿足妹子的需求。

第一次,在杯子上印老闆想印的文字——(去猜測顧客是否喜歡,but,問題是,天知道誰猜的透)

第二次,在杯子上印顧客想印的文字——(直接向顧客要,那肯定是顧客真的想要的,問題是,這麼多顧客,不可能都滿足——只能篩選最大公約數即最大多數顧客想要的文字。but,問題是,這樣參與感不夠,因為只有少數人中標)

第三次,在杯子上印刷顧客想印的文字——(顧客真的想要,但顧客這麼多,只能選一個,怎麼篩選,投票!)

這個案例完全就是國外T恤衫製造商的類似版,國外有新銳的t卹製造企業,通過和原創設計師合作,把設計師的圖案放置到平台網站,通過預訂投票,得票過了某一個基準值,就投入生產,這就是完全的讓用戶參與遊戲,企業方只把控一個規則。

3、帶妹子去餐廳、去影院、去教堂的才是真愛——場景思維

運營人群的核心在於建立更多的連接場景。

純粹的消費體驗,有天花板,只有打開第二場景,才能夠獲得最高的粘性。

如果你和一個女人只在床上見面,那她一定是妓女,

如果你和一個女人只在床上、車上、野外見面,那她是個炮友,

如果你和一個女人在父母家、在朋友處、在醫院、在升值典禮上、在廚房裡都能見面,那就基本可以確定是老婆了——不過床還是少不了。

在第一個消費場景裡,如果用戶得到了可靠穩定的需求滿足。那之後,運營人群,最重要的便是在消費場景以外,建立第二個連接場景。這就有了把顧客從一夜的情人養成老婆的可能。你做一個品牌,不僅讓用戶在這裡吃飯,還讓用戶可以在這裡聽講座交朋友,過生日會,這個餐廳就成了一個有溫度,有情感記憶的餐廳。第二場景如果連接的好,就有反哺第一場景的能力。這個原理,就如同你每次見到一個美女,都要脫她的裙子,她便不會和你有太久的性關係。有趣的是,你若約她吃飯,聊天,談生活和夢想,她反而更可能和你有長期的關係。

網際網路時代,最昂貴的是什麼?是連接!兩個線程的連接更快捷更穩定,還是一個線程的連接更快捷和穩定,這個毋需多疑!

4、如何玩轉大數量級的妹子——雲加端思維

為什麼原來的企業做會員體系,做CRM,做用戶忠誠度提升效果就一般?為什麼原來不行,現在就可以?

因為按照傳統的觀念,運營和維護顧客關係一定是成本中心,而並沒有人真正把他們視為利潤中心。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沒有高效率、一對多的溝通方式以前,要想維護大基數的顧客,成本高的驚人。比如,如果是一個傳統的化妝品企業,用戶多達千萬級,如何與顧客建立溝通?靠電話,每天要撥打多少次電話,要籌建一個多大的callcenter?靠線下見面會,又要花費多少人力成本來布置場地和組織會議?

而現在,因為有了極端便捷的溝通介面——網際網路,如此之重的第二接觸場景,便成了一個非常容易實現的東西。在原來的線下實體店時代,要想在餐廳以外和顧客建立接觸,可能需要新的活動場地,需要大量人員去現場安排活動。而現在,一個公眾號,一個html微網站,一個app,都可以是一個好的第二場景,直接與大數量級的顧客發生關係。這就是我所謂的雲,而第一接觸場景,比如餐飲業的餐廳,則就是那個線下的端。

就像原來和妹子約會,需要真人到場,調情擁抱,晚上開車送她回去。一個人再花心,體力再好,一個時間段兒也只能伺候一個妹子。而現在,由於可以微信,視頻,再加上智能硬體遠程愛愛地技術,一個男人就可以同時調戲大數量級地妹子。像網絡主播,就是典型的1+N的網際網路經濟模式。

在線下,建立實體的端,以實現線下的人群聚集和連接,

在線上,建立虛擬的雲,以實現網絡世界人們的聚集和連接。

海底撈在運營好實體店的基礎上,開發海海遊戲平台;各大銀行在管理好線下門店的基礎上,都在做積分商城,這些都是為了在第一個接觸場景以外,建立第二接觸的場景,從而提高用戶粘性。

傳統行業的觸網,最終歸根到底還是運營人群。因為媒介是人體的延伸,手機已經成為人的第七感官系統——人就是網,觸網的本質,是直接觸人。運營人群就要逼近人群,與目標人群發生直接的連接,不再要媒體波及,不再要廣告滲透,把她們當成個體,加她們的好友,要的是直接和她們交流溝通。雕爺也說了,美甲只是一個入口,只要接觸並佔有了一個愛美的女生,有多少可以產生的需求。不要僅僅滿足於在消費場合和她們溝通,要深度進入她們的生活,進入她們的各個維度。與她們建立第二,第三個接觸場景,有多少的商業可能可以想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798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