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當前階段,最大的機會是:有品類、無品牌。每一個品類以及分化的品類,幾乎都沒有具體的品牌前來搶占心智。
▐ 品牌是什麼?
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在《市場營銷學》中的定義,品牌是銷售者向購買者長期提供的一組特定的特點、利益和服務。
品牌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
它的載體是用於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徵、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於消費者心智中形成的關於其載體的印象。
品牌承載的更多是一部分人對其產品以及服務的認可,是一種品牌商與顧客購買行為間相互磨合衍生出的產物。
▐ 品牌化
品類的品牌化,即讓品牌成為品類的代名詞。
比如:
咖啡就是星巴克,漢堡就是麥當勞,炸雞就是肯德基…
想起川菜想起什麼品牌?想起手工面想起什麼品牌?想起酸菜魚想起什麼品牌?
▐ 四個環
餐飲業品牌之路大致可以簡單描述為四個環:
1、 為了什麼而來
2、 來了後點什麼
3、 走後記住什麼
4、 向人傳播什麼
這四個環之間的關係,可以圖型化為
經營企業經營品牌就是經營資源。
經營資源是越分散越好還是越聚焦越好?
只有當這四個環節都達成聚焦統一,才能形成合力,形成滾雪球的品牌效應。
▐ 做道題
假設:
四個環節每個做90分,也就是90%
總分=90%*90%*90%*90%=65.61%
代表100元的經營成本,收益是65.61元
虧了34.39元不?
四個環節每個做50分,也就是50%
總分=50%*50%*50%*50%=6.25%
代表100元的經營成本,收益是6.25元
虧了93.75元不?
四個環節每個做105分,也就是105%
總分=105%*105%*105%*105%=121.55%
代表100元的經營成本,收益是121.55元
終於有了21.55元的收益
這道公式最有趣的地方,是任何一環為0,結果為0。
也就是眾多新手最容易忽略的環節。
倒閉、關店、歇菜、嗝兒屁了...
從來就不是競爭對手的問題,根本就是自己沒做好。
對於「為了什麼而來」,經營者是希望隨機性的消費為主還是目的性的消費為主,消費者來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來了後點什麼」,是有個降低選擇門檻的招牌產品,還是提供一大摞洋洋灑灑你能做別家也能做但沒有任何自己特色產品引導而讓消費者進入選擇迷宮?
對於「走後記住什麼」,除了產品之外,餐具、桌椅、燈光、空間設計…是各有主題像一個雜牌軍,還是圍繞核心產品有多方位的合力以加深印象形成記憶?
對於「向人傳播什麼」,是任由發揮,還是會設計好讓其對於親友的傳播語言?
拿張白紙,找支筆,看看四個環節裡,還缺了什麼?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