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崇拜的神明,地方都不一樣,沒聽說過!

嘟嘟| 2016-04-12| 檢舉

中國人對神明一直懷有崇敬,很多人在世的時候德行高尚,死後逐漸被人相傳為神明,一直供奉,這是規律。今天列舉的這6位神明,都是廣東那邊崇拜的,我們北方人基本不得見,有些也沒聽說過。

1北帝

廣東、香港、台灣、北京等地祭拜

北帝即「真武大帝」。傳說是北方之神,自中原傳入後,為民間所崇信。從清迄民國逢農曆三月初三、二月二十五誕期,都熱鬧非常,市內各道觀與大小北帝廟,都舉行醮會。

北帝廟當中又以武當山上的真武廟最為著名,而又多數散布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各地,香港、台灣地區亦有建廟。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御火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2天後

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

民間稱天後為「媽祖」,她是航運女神。城鄉海河,隨處都建有天後廟。從清代到民國時期,每年三月二十三被定為天後的正誕日。廣州最具規模的天後廟,在市西蘭胡里,抗戰時已毀於火。

3龍母

廣西、東南沿海等地

傳說原為廣東省德慶縣悅城溫姓漁家女,自小隨養父打魚、紡織為生。一日,在江邊洗衣,漂來一巨卵,五色斑斕,遂撿拾回家,置針線籃內。十數天後,蛋殼裂開,孵出一條五色小蛇,她便將它放在江邊喂養。3個月後,小蛇長到有6尺,能助女捕魚。一夕她正在捕魚,蛇蜿蜒身邊,她失手剁斷蛇尾,蛇負痛逸去。

翌年,蛇在風雨中突然歸來,遍身金鱗,頭上長角,人稱「掘尾龍」。女被尊為「龍母」。「龍母」死後,鄉人感德,遂建成龍母祖廟,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每年五月初八「正誕」和八月十五「閏誕」,前往祖廟進香禮拜龍母者,絡繹不絕。

4金花夫人

祭金花夫人為廣州以至廣東一大地方特色。

如果觀音是外國人,那金花夫人就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是生育女神,據《廣州府志》記載:金花夫人原為廣州巫女。她14歲那年,廣州巡撫陳濂的夫人難產危殆,夢神告曰:「請金花女至則產矣。」巡撫因遣差役訪求,將女用轎迎至署,入門,夫人即平安產子。巡撫化悲為喜,迎女於上座,厚禮以送還。此女於是聲傳四方,後來民間凡遇難產者,紛紛求其救助。

女至,孕婦多獲順產,遂以為神女臨凡。其後此女失足溺水而死,後人建廟於月泉側,以資紀念,名金花小娘廟。再後,廣州官紳又在河南江畔,建一金花廟,奉金花夫人與十二奶娘,並八十多位尊神,均與婦女生育有關,香火甚盛。金花廟於抗日戰爭時已毀於火。

5 鄭仙

廣州人祭拜,每年七月二十四為鄭仙誕。

鄭仙是先秦方士鄭安期,曾在廣州白雲山一帶行醫賣藥,傳說某年瘟疫流行,為了拯救民眾,他在山上采仙草九節菖蒲時失足墜崖,駕鶴成仙。們為了紀念他,便在白雲山麓修建了一座鄭仙祠。每年七月二十四為鄭仙誕,廣州市民登臨進香的,絡繹不絕。

4 洪聖水神

廟在廣州東郊黃埔廟頭村,

建於隋朝,歷代帝王均派專使祭祀。

即「南海廣利洪聖大王」。廟在廣州東郊黃埔廟頭村,建於隋朝,歷代帝王均派專使祭祀。傳說古時有波羅國船隊到此,參神後,四處遊覽。貢使達奚司空,在廟前種下兩棵波羅樹,流連忘返。船隊因趕水流,揚帆遠去。達奚彷徨無計,佇立村頭,向海眺望七七四十九天,化為石人,鄉民稱之為「波羅神」。爾後洪聖廟也稱波羅廟。

每年二月十三為洪聖誕(波羅誕)(參見《民間誕會》「波羅誕」條)。誕會期間出售一種特製的工藝品「波羅雞」,參神者都會買一兩隻回去。傳說每十萬隻波羅雞中有一隻是會啼的「神雞」,能給人帶來好運。此風已延續幾百年之久。現波羅廟為廣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旅遊勝地。

5 鮑姑

廣州越秀山三元宮有鮑姑殿,

信眾頗多,是廣州人心目中的神醫。

晉代南海太守鮑靚之女,煉丹家葛洪(葛仙翁)之妻;善艾灸,在民間行醫濟世,頗得民心,死後被尊為神。今廣州越秀山三元宮尚有鮑姑殿,羅浮山亦有食廟,信眾頗多,是廣州人心目中的神醫。

6 何仙姑

廣州增城縣人,原名秀姑。

傳說八仙之一。廣州增城縣人,原名秀姑,生於唐代景龍年間。父何泰,賣豆腐為生,今新桂鄉仍有他的墓葬。傳說她在14歲那年,與雲遊過此的鐵拐李、呂洞賓相遇,食雲母片而成仙。

一日在園裡繡花,無意中把一條綠絲線繞在荔枝樹上,此後,這樹結的荔枝,果身都有一條綠線,成為色香味特佳的荔枝珍品--「掛綠」。鄉人在她居處,建「何仙姑廟」奉祀。誕期為三月初七,是日地方舉行醮會,熱鬧非常。建國後,廟改作小學校舍,神像祭器已蕩然無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0170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