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生意,資金鍊斷了絕對是滅頂之災。開餐廳同樣如此。
餐廳雖然高毛利,但是隱性成本也不容忽視。有多少餐廳因為沒有算好成本而栽了跟斗?
一位餐飲老闆經營了一家餐廳,但是因為資金周轉不靈決定轉讓。他將餐廳抵給為他做裝修的老闆。
這位裝修老闆聽說店裡賣30元一盤的黎蒿炒臘肉只要12元的材料成本,毛利潤高達六成。一算,預計一個月餐廳有30萬的毛利,立馬眼前一亮,欣然接手。
結果呢?半年後,這家餐廳還是避免不了轉手的命運。這是什麼原因?原來有30萬的毛利,但是每個月純利潤才2萬,根本沒得賺。
隱性成本有哪些?
比如上面案例的這家餐廳的隱性成本究竟有哪些,又該怎樣控制呢?咱們以中餐廳為例。
房租成本占營收5~10%
人力成本占10~20%
水電煤占3~6%
設備和裝修的折舊成本按3年計
其他費用各家餐廳不同
餐飲業毛利達到60%很正常,但是純利潤卻參差不齊,也就是說隱性成本差異很大。說到餐廳的隱性成本,餐飲是個三高行業——高房租、高人工、高風險。
房租占營收20%風險大
例如一家正常運營的餐廳,房租成本應占營收的5~10%。若餐廳的房租成本在營業額中占比超過20%,其經營則面臨比較大的問題,店主應調整經營思路。
控制房租成本,並非房租越低的地段越好。如果想開一家有特色的餐廳,選到成本低於150元/㎡的地段,應該就沒有太大商業價值。
員工工資和設備折舊
人工成本不僅高,更因其變動性大,讓餐廳老闆很發愁。目前一名普通服務員的月薪約2500元,廚師長的月薪更是高達8000元。一般來說,中餐廳的人力成本在營業收入中占據10~20%。
設備和裝修的折舊也是非常重要的隱性成本,一般設備和裝修3~5年就要被淘汰,而很多房東更願意跟經營者簽3年的租房合同。很可能3年後,你現在的店就會被房東轉出去,所以餐廳最好計算3年折舊的成本,可參用月度折舊計算方法——(設備+裝修金)/(36個月)。
如何節省成本? 管道煤氣能耗低於瓶裝氣
水電煤等能源消耗、員工伙食、員工培訓等費用也都應該算入隱性成本中。水電煤的消耗,一般占到營收的3~6%,有管道煤氣的會略低於瓶裝氣。
其他,比如培訓費、運費、辦公接待、員工福利、低價值易耗品、員工伙食等成本則要根據各家餐廳不同情況,核算進隱性成本。
控制成本不能影響顧客體驗
想控制成本,一般也只能在變動成本上做文章,比如廚房工作結束即關上風機,打烊前關閉局部空調或者燈光。
一般餐廳對員工餐的控制比較隨意,硬生生地搞成「變動成本」。高興時按照十幾元/人的標準做,不開心時又只給員工吃青菜蘿蔔。這種不穩定不僅會造成多花錢不自覺現象,更會讓員工對餐廳的印象變壞,人員流失率增大,培訓成本上漲。
無論採用何種辦法控制成本,都不能影響顧客體驗舒適度。比如冬夏季,餐廳會在飯點前半小時開空調。如果一味為了節省,直到大批客人來才開空調,會讓客人感覺不適,得不償失。
用機器取代部分人力
鑒於人員難招而且水平參差,很多餐廳考慮採購切菜機器來取代廚房幫工。目前有很多日本進口的切黃瓜、西紅柿以及蔥段、薑絲的機器,雖然每台都上萬元,但如果買兩台機器,就能讓本需5名幫廚的廚房減少一名廚工,那不妨買機器試試。
廚用機器看起來很貴,但使用壽命較長,穩定性好,還能節約人工成本,其實比較划算。
延伸:差異化營銷能走更遠
節水節電,使用機器等都是「治標」的方法。「治本」則在於準確的餐廳定位和差異化的發展戰略。
基本上,每過一年半載都會有一種形式的餐廳面臨洗牌,凡是跟風做餐廳的,無論是茶餐廳、煲飯、烤肉店,都會很快在市場的飽和中迎來頹勢。
只有獨具風格,又能迎合人們口味的個性餐廳,才能獨占鰲頭、長久生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17936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