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認定酒樓性別歧視 並判賠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這是全國首宗因就業性別歧視被法院判書面道歉的案件。
取得廚師資格證的高曉(化名)在應聘酒樓廚師過程中, 僅因是女生而被拒,一怒之下,她將該企業告上法庭。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作出終審判決,認為廚房學徒的勞動強度並不屬於不適合女性從事的範圍,「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被告公司僅因招聘者性別而產生區別、限制以及排斥行為不具有合法和合理性,損害了女性應聘者的就業平等權,構成就業歧視中的性別歧視。法院判令被告作出書面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
據悉,這是全國第一宗因為就業性別歧視,被法院判決書面道歉的案件。
(圖文無關)
原告:僅因為是女生而被拒聘
去年6月28日,高曉在某網站看到惠食佳招聘廚房學徒的廣告,發現自己的條件符合招聘要求,便前往招聘單位應聘。面試之後,對方告知高曉,他們已經招滿人了。
然而,令她不解的是,網站上的招聘廣告依然存在。此後,她致電惠食佳詢問,對方告知「僅招男生」,甚至將網頁上的招聘信息也改成如此。
高曉認為,廚房學徒並非只有男性才能勝任,僅因她是女生而拒絕,而且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給其身心帶來極大傷害,心情一度沮喪氣憤,找工作的信心受到很大打擊。
為維護自己的權益,高曉將廣東惠食佳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自己的一般人格權。海珠區法院今年4月做出一審判決,認定被告廣東惠食佳性別歧視成立,向高曉賠付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同時駁回了原告高曉的道歉訴求。
據了解,高曉有大專學歷,畢業後一直想投入廚師行業。她表示,自己從小便喜愛烹飪。
此前,她報名參加了兩個粵菜培訓營,並最終獲得了中式烹調師的高級職業資格證。
被告:未因女性產休假而歧視
廣東惠食佳與招聘酒樓名某軒魚翅海鮮大酒樓辯稱,在招聘中並沒有任何性別歧視,相反酒樓內雇用了大量的女性員工。而且,她們的工作並非如原告所指「僅僅與廚房沾邊」,而是在餐飲工作中具有相當意義。
律師舉例稱,酒店中烹飪鮑魚的一道重要工序「啫鮑」,基本都是由女員工來完成。同時,酒樓的女員工都購買了社保,包括生育保險,並不存在對方所提到的因女性產休假而在就業中給予歧視。
法院:酒樓侵犯女性就業平等權
法院審理認為,雖然酒樓主張其不存在性別歧視行為,但是從惠食佳公司發布僅限男性的招聘廣告以及酒樓前台人員多次陳述「廚房學徒不要女的」、「廚房裡沒有女工,都是男的」、「公司規定廚房不招女工,即便具備廚師資格也不行」、「不招女工,你填了(表)也沒用」等行為可以看出,惠食佳公司、名某軒酒樓發布招聘廣告以及招聘員工的過程中存在對女性應聘者進行區別、限制以及排斥的行為。
惠食佳公司和名某軒酒樓陳述廚房學徒的工作內容為切菜、配菜、出菜、打荷等,從上訴內容看,廚房學徒工作強度並未達到第四級體力勞動的強度,也不存在需要持續負重或負重強度過大的情況,並不屬於不適合女性從事的勞動範圍。
在現實生活中,女性在家庭生活中也完全可以勝任廚房烹飪、料理等工作,女性從事廚房類工作,符合社會普遍成員的心理預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規定,「勞動者依法享有平等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到歧視」,惠食佳公司、名某軒酒樓僅因招聘者性別而產生區別、限制以及排斥行為不具有合法和合理性,損害了女性應聘者的就業平等權,應構成就業歧視中的性別歧視。
法院終審支持了精神損害賠償,判令惠食佳公司、名某軒酒樓作出書面賠償道歉並賠償相應的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
法院要求被告方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 10日內,作出書面賠禮道歉(道歉內容須由法院審定),若沒有在指定期間內履行,法院將在廣州地區公開發行的報紙刊登判決書主要內容,由此產生的費用將由 廣東惠食佳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市越秀區名某軒酒樓承擔。案件一、二審的受理費用均由被告負擔。
▲世界華人名廚陳嵐舒不也是女廚豪傑麼?
觀點:書面道歉寫進判決書是司法對性別就業歧視的救濟
本案原告代理人、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所陸妙卿律師接受採訪時表示,性別就業歧視類案件只要證據齊備勝訴不難,關鍵是真正去起訴的很少,目前全國只有五件。
陸妙卿表示,《就業促進法》第62條明確了遭受歧視的應聘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高曉就是依據該條提起訴訟,要求被告公開賠禮道歉和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其他遭受歧視的女性也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
談及性別就業歧視普遍的原因,陸妙卿表示,「因為企業一直沒有受到挑戰,很少有人提起訴訟。」女性在就業市場被歧視,很大一個原因是企業認為女性將來會生育,生育後休產假三個月到半年,相關工作需由他人替代。
此外,無論是社會現狀還是企業刻板印象,都認為育兒責任多由女性承擔,女性生育孩子後過多精力用在養育孩子上。「社會需要著手減輕女性的育兒責任,父親也可以休育兒假,平衡女性因為生育而付出的時間成本」。
「性別就業歧視有顯性歧視和隱性歧視。」陸妙卿表示,有些企業不會以性別原因來拒絕,取證比較困難,在法律比較完善的國家,會通過一些數據來判斷是否存在性別歧視,例如某一崗位男女的比例是否合理,工資上是不是同崗同酬等。
陸妙卿說,現實中很多都是顯性的性別就業歧視,「招聘廣告中點明了不招女性」。
「連顯性歧視都沒法解決,這也是我們要求被告方道歉的理由,因為對方廣告上直接寫只招男性,情況很惡劣。」陸妙卿表示,這個案子將賠禮道歉寫進判決書,進一步完善了司法對性別就業歧視的救濟,對於遭受歧視的女性起到了鼓舞作用,具有指導意義。
國內僅有的5宗性別就業歧視案件中,只有這一宗的賠禮道歉訴求獲得了支持。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魏麗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22/node127506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