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網絡圖片)
一、國王祭天,遇釋迦牟尼佛(出自《法句經》)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國王,名叫和墨,奉事外道(敬奉邪教),舉國信邪,殺生祭祀。
國王的母親患病,經久不愈。國王召見婆羅門教的高僧,詢問得病原故,對方回答說:「星宿倒錯,陰陽不調,所以患病。」國王說:「有什麼辦法,能使病痊癒呢?」回答說:「要準備牛馬豬羊百頭,殺以祭天,然後就能痊癒。」
國王就如數把牛馬等牲畜,牽到祭壇,準備殺之祭天。佛(指釋迦牟尼佛,以下同此)懷大慈悲心,憐憫國王愚迷,前往國王住所。
國王遙見佛來,為佛作禮,對佛說:「我母親患病很久了,今天想要祭天,為母請命。」
佛說:「要得穀食,就要種田;要得大富,就要布施;要得長壽,就要大慈;要得智慧,就要勤學好問。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殺生求生,祭祀淫亂,以邪為正,離長生、長壽之道更遠。」佛即放大光明,遍照天地。
國王聽法睹光,慚愧悔過,便不再祭天了。國王的母親聽法後,精神愉悅,病患消除。國王從此以後,敬信三寶,愛民如子,常行十善,五穀豐登。
生活在天宮的神,都有清凈色身,光明耀目,沒有膿痰涕唾、大便小便。所食甘露,自然化成。下看閻浮世界,荊榛遍地,腥膻惡臭,不想聞見。常人祭祀時,希望天人乘雲下世,來享人間肉食,怎麼可能呢?雞雖然愛吃蜈蚣,難道它可以銜起來,塞進人口嗎?
如果說天人只吸氣味,則普天之下,到處肉氣熏蒸,時刻不斷,天人也已經吸取很久了。如果說只有特意為天而殺的牲畜,天人才能享用,那麼和墨國王僅祭祀一天,這天過後,天人難道就要天天餓肚子嗎?
黍稷的香氣不是遠聞的馨香,只有明德才是遠聞的馨香(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出自於《尚書》的話是可以探究的;東方鄰國殷商殺牛來祭神,不如西方鄰國周王用飯菜的薄禮來祭神,能夠實在的得到神的喜悅而賜福(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易經》中有明文記載。只可惜讀書之人,不善於體會罷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