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承認自己是職業賭徒,但不是爛賭,認為打Poker是一門可賺錢的職業,不邪惡也不神秘,只是沉悶了一點,因要不停分析對手的邏輯思維和記下出過的牌,就像一台人肉電腦,「我哋要跟住某啲方法做先會成功,唔係嗰啲贏咗五千蚊就覺得自己好威嘅人。」他們強調每次去牌都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不是麻木去賭,「你唔了解間公司嘅運作或業務發展,純粹聽人一個股票號碼就去買,同亂咁賭錢有咩分別?」
澳門有賭場早前舉辦德州撲克比賽,吸引不少年輕選手參賽。
對數字敏感的人,通常較為理性。他們有別於病態賭徒,每次落場都很守紀律,如定下只賭八小時,夠鐘就會離開,絕不會「磨爛蓆」。他們都是有學識的人,對於賭博,都有自己的睇法。
在澳洲讀經濟系的Jason,小時候看過電影《賭神》後愛上玩啤,深知世界上沒有懂得變牌的賭神,但七年前畢業後也做了職業賭徒,因覺得打工賺錢不多。初時,他穿梭東南亞的賭場,發現廿一點存在漏洞,「係咩漏洞我唔講得,會得罪賭場。」
他初期憑著數據分析贏面較高,所以主攻廿一點,「舉個例,廿一點假設每五副牌為一輪,每三輪就換新啤牌。即是每一輪有二十隻煙屎同六十隻公仔。我哋會牢牢記低出過嘅牌,再根據洗牌模式,決定要唔要牌,又或者獲得煙同公仔嘅機會有幾大。」他說只要捉緊某些細節穩定下注,很大機會贏錢。
三年前他被亞洲多間賭場列入黑名單,禁止他賭廿一點,「無講明原因,但我估計應該係同我知道漏洞有關,加上我又成日贏錢。」後來他轉玩德州撲克,賭場不再拒絕他,從此就愛上這玩意。
75%回報率
Jason強調自己不是爛賭,「我哋會做好多分析先去玩德州撲克,對比純粹想賭曬成副身家嗰種爛賭二,完全係兩回事。」他又說,早已把所有牌面組合分析成數據牢記腦中,看到什麼牌面,腦內很快會計出輸贏的比率。他把賭博視為工作,絕不會「磨爛蓆」,「冇理由下午工作唔順利,就加班到凌晨兩點嘛?」他扮謙虛說賺夠生活費便可以,不會貪心「盲搏」。

而有會計師牌的Sparrow,經營過旅行社和清潔公司。數口極精的他,做什麼事也要講求回報率,亦將德州撲克作為一盤可計算回報率的生意,「玩Poker就好似開快餐店咁,每賣一個快餐都可以統計回報,因為無其他特別開支,但做生意要面對好多意料之外嘅人和事,隨時增加成本,相對賭博風險更易受控。」
經過一輪計算,他發現開公司做老闆的回報率,大約有55%,而全職打撲克的回報率,可高達75%,「所以我點解唔去賭,要走去做生意,你試嚇反駁我。」
這75%如何計出來呢?他說只能講個大概。「你用最簡單方法諗,每玩三場,我多數贏兩場;每玩四場就贏三場,咁贏錢機會率約係65%至75%。」至於怎樣做到玩三場贏兩場,這又是其他長篇理論了。
但Sparrow說最初做全職賭徒時,並不順景,因為經常輸錢。他本以為是運氣差,後來經朋友提點,才知自己不時做錯決定,之後不停看書研究牌的機率就開始贏錢,
Sparrow的牌技亦愈玩愈叻,由每月贏十萬,到後來每年甚至贏數百萬,但他不願透露最高峰實際收入多少,「唔想有人睇完覺得彩金太吸引,增加賭博心態。」
能放棄專業資格去賭場日磨夜磨,記者相信收入肯定要是以前的十倍以上,才會樂此不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92136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