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80後成功創業個案,值得分享

【on.cc東網專訊】 港人北上創業,也可闖出「錢」途!「80後」香港仔李英豪(Tim)4年多前在北京創立移動支付網際網路公司「錢方」,累計處理交易金額逾500億元(人民 幣.下同)。公司上月宣布開拓智慧商圈業務,目標是未來1年內覆蓋1億內地消費者。

剛 在上周三慶祝32歲生日的Tim,是土生土長香港人,2006年畢業於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系,曾在IBM等大機構工作。然而,創業才是他的「香港夢」,所以 他曾試過邊打工、邊創業。儘管先後兩次在港創業均失敗告終,但他認為這是一種積累,繼續堅持終讓他在2011年3月北上創立錢方,以網際網路技術協助小商戶 處理帳務,如同中國版Square(美國網上支付公司)。

●去年處理交易金額約300億

Tim 接受專訪時表示,目前錢方在內地逾30個省,為3,000萬消費者提供服務,使用其服務的商戶愈來愈多,線下(實體店)超過50萬間,計及線上有數百萬 間。「去年錢方處理的交易金額約300億元,成立至今累計處理逾500億元。我們希望在未來2年內,達成每年逾500億、600億交易金額的目標。」

據 說,每27個顧客就有一個因不能刷卡而放棄消費,但對小微商戶來說,安裝傳統POS刷卡機的申請手續煩瑣、成本也較高(一般要1,500至3,000 元)。相反,錢方首創的QPOS刷卡器,零售價幾百元,除了固定收款,還有增值服務。這個藍海市場,讓錢方至今已吸引內地逾五成小微商戶使用其QPOS。

●夥微信、分眾傳媒推出「好近」

不過,錢方在發展支付業務之餘,也不斷求變確保競爭力,包括推出幫助線下商戶把實體店搬到移動網際網路上的喵喵微店,以至近日宣布與微信支付、分眾傳媒推出智慧商圈「好近」。

Tim 指:「在一個寫字樓商圈內,不少商店除了午市時段,有80%至90%的資源和時間是閒置的。再者,人有慣性,工作地點附近有100家商店,但大家來來去去 只會消費數家。然而,這不代表上班族不需要消費,只是他們未必知道該商店正好有優惠。當有閒置資源、又有市場需求,你要做的是想方法配對,創造商機。」

因此,「好近」會有特賣和社交兩大功能,前者是鼓勵商戶推出閒置時段優惠,吸引附近的上班族來消費,增加生意;後者則直接讓商戶與消費者有互動溝通,加強用戶體驗。「特賣與團購有點似,但大家用團購,一般是平日夜晚或周末放假時試新嘢,好少會在上班期間用。」

Tim相信這將是一個多贏的商業模式,而「好近」會由全國一線城市試點開始,期望在未來一年內覆蓋1億消費者。

錢方的創業本金約300萬元,這幾年亦不斷獲投資者如紅杉資本等注資,累計融資數千萬美元。Tim透露:「我們隨時可以有盈利。但公司暫時未賺錢,因持續要資金投入去搶佔市場及擴充業務。」

而 Tim指自己的夢想是建立一間可改變中國的公司,並期望明年錢方有機會在內地新三板市場掛牌:「網際網路公司的商業模式與傳統工業不同,前者可以今日不賺 錢,直至搶到足夠市場,未來才逐步賺錢。新三板定位為中國版納斯達克,對掛牌企業沒有明確的財務指標要求,讓網際網路企業多一個融資途徑。」

「內地和美國的網際網路創業環境猶如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但香港卻是現實世界。港人現實,不信有魔法世界。」Tim比喻。

他 認為,今時今日的香港是「東不成、西不就」,港人完全不了解中美這兩個大市場。現時做生意講求用家體驗,若連潛在用家及文化都不了解或存有誤解,創業怎可 能成功?因此,創業者不應把目光局限於香港,而是要親身去擁抱中美這兩個魔法世界的最新轉變。他更鼓勵年輕人把握機會北上,未必是創業,打工或生活一段時 間也可。

●創業是一場馬拉松

談 及創業心得,Tim認為這是一場馬拉松,途中要不斷摸著石頭過河。「創業成功是非常低機率的事件,有說99%初創企業在首3年內倒閉,之後又會有一大批在 接著的7年間倒閉,一間公司能生存10年的機會,或不足萬分之一,所以創業失敗是正常,創業者要有良好的心理質素。『簡單相信,傻傻堅持』,是當時我和一 班創業者朋友的互勉信念。」

另他觀察到,一個20歲的年輕人要在內地成功創業的機會較美國低,因內地對創業者要求很高的執行力,又要對人脈關係、市場環境等有透徹了解,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難掌握得好,所以不少人在內地創業有成是35歲之後。

Tim補充,創業者每日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戰,萬一碰上解決不了的難題,可試試短暫抽離,其後靈感就會突然出現:「正如我有很多商業想法是乘飛機時突然想到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8474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