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知係咪我太過孤陋寡聞,所以現在興WHATSAPP 派帖我都唔知

事緣, 舊公司同事(隔離TEAM) 結婚請飲,兩個月前通知, 我諗大家都相識一場, 都同佢HAPPY HOUR 過幾次,咪二話不說答應左, 我主要想見下舊公司同事,上個月佢問姓名印帖,我都諗去, 點知佢上個星期WHATSPP 張帖比我, 話太忙,派唔切,叫我準時出席,到時先補返帖, 成個過程都係用WHATSPP 溝通,前後無十句,實際上,已經成年無聯絡,同埋已轉FIELD, 所以工作上更不會撞到, 我現在覺得佢好無誠意請人去, 電話都無個
請飲也有學問,無誠意的邀請,隨時被人唱。有女生收到朋友WhatsApp「炸彈」,認為對方誠意欠奉。有婚禮統籌指,部分新人設後備請飲名單,發短訊炸彈旨在試水溫,請帖、餅卡及回禮利市都慳番。但此舉易惹人反感,建議親身或致電發邀請。
有說請飲可反映交情輕重。有網民在討論區指,半年前跟一位女性朋友吵架後罕有聯絡,近日收到對方WhatsApp,「請我飲喎,仲話唔印帖,在WhatsApp寫咗日期、地點」。事主向其他人探聽,得知新人只向親戚及同事派帖,認為對方請飲「連電話都無個,覺得不像樣」,決定不出席。

餅卡欠奉 似為湊夠數
帖文引起網民熱議,大部分人懷疑準新娘為湊夠人數、呃人情,建議事主「影張500元入利市封的相」WhatsApp回敬。亦有人指部分新人計到盡,連印帖及餅卡也慳。
80後Lily指,有男性朋友五年無聯絡,早前突發短訊邀她出席婚宴,明言「得閒嚟才寄帖」及「安排同相熟朋友坐一檯」,她覺得對方「明顯想湊夠一檯」才找她,最後對方僅掃描請帖發電郵給她,Lily不滿他欠誠意,最後決定人、禮也不到。
專業旅運婚禮品牌Take My Hand總經理劉智仁指,近年多了新人發WhatsApp炸彈,目的是試水溫。「新人通常有正選及後備請飲名單,前者以親戚及同事為主,後者多是不相熟朋友。用短訊測試才派帖,連帖及餅卡也慳番;如果賓客不出席,也可節省人情。」
至少應打電話作邀請
雖說「一家便宜,兩家著」,但被邀請者或另有想法。劉坦言:「對方會感到不被尊重,甚至產生反感。」香港婚禮管理協會會長鄺虹認為,事主只向部分人派帖,予人感覺厚此薄彼,強調婚禮是嚴肅的事,至少應打電話邀請賓客。
鄺虹又指,過去有新人在海外辦婚禮,事前無問賓客出席意願,對方收帖才知在外地舉行,表現錯愕。「他們猶豫機票及住宿是自行負責或新人資助,唔知點算好!」她說海外婚禮一貫做法是「賓客付來回機票,住宿由新人包辦」,建議事前可發「save the date」邀請卡,讓客人回覆是否出席,再按意願發喜帖,避免尷尬。
新潮「餅券」 長者未必Like
一張喜帖看來簡單,但稍有差池隨時受靶。劉智仁指,由於中式喜帖是由父母之名發出,處理信封抬頭的稱謂,不少新人也會犯錯。「例如給爸爸的弟弟,並非寫『叔叔』,而是『親弟』,試過有新人寫錯,被投訴尊卑不分;朋友之間則可只寫英文名。」
喜帖全英文惹不滿
近年不少新人為搞新意思,以雪糕券、曲奇券代替唐餅或西餅,但有長輩覺得不討好。「有些長者覺得連嫁女餅都無個食,認為做法很失禮」。
另有新人以全英文喜帖發給親友,遭親戚「詐型」不夠細心,建議最好中英對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8266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