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可圓上車夢?3大強人教你買樓

美國聯儲局更宣布聯邦基金利率調升至四分一厘至半厘,是九年半來首次加息。然而,市場普遍認為美國加息早已被市場消化,對本港樓價不會有大幅下跌,除非聯儲局明年會持續加息,才會對中小型樓宇市場帶來較大影響。

不過,現在港人買「細價樓」,動輒也要三、四百萬,就算樓價下跌兩成,市民仍難以負擔價格,學反佔中人士話齋:「哪有錢,你……」到時何時才是最佳的買樓時機?

【失業先買樓?】

昨日(12月16日)《明報》陸振球專欄內,提到友人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最近撰文,提醒市民不要認為可以在最低位入市做「撈底王」,因為很難準確計算何時樓市到底。專欄作者陸振球則認為,失業時正是買樓好時機。他表示失業率屬滯後指標,商家會先進行一連串行動,例如暫時擴張、凍薪、減薪,最壞打算是裁員,失業正好代表著經濟前景不明朗,不少業主可能被逼賣樓。

此番言論惹來網民批評,皆因陸振球以03年沙士樓市做例子,當時他的朋友被公司辭退,在「已儲了足夠的錢」情況下決定入市買樓,成功做了「撈底王」。網民認為現在樓市與沙士時期截然不同,儲了三、四十萬仍難付首期,加上銀行按揭方案較以往嚴謹,沒有收入難過銀行審批,批評作者想法相當離地。想失業都買到樓?銀行戶口有幾百萬咪得囉!

【月儲三千蚊】

今年年中,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劉鑾雄之子)接受網台訪問時,被問會給予年青人對住屋的意見,他舉出例子,假設一個人月入15,000蚊,如果現在完全花光或只剩下1,000元,你會否願意作出一些犧牲,「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劉鳴煒又提及若每月用3,000元儲首期,比每月只儲500元做首期的人更易上樓,否則樓價跌多少也沒有用。

少睇戲、去少次旅行、月儲3,000元,真係可以買到樓?有網民計算過,假設一個兩房單位只售200萬,月儲3,000元也要儲56年,還未計裝修、家電、定期維修費用,付三成首期也需要60萬,都要至少17年才達到,況且隨時過不了銀行壓力測試,連借錢都借唔到。有人揶揄他「靠父蔭」,而且無法了解時下年輕人所面對的壓迫。當然,想買樓,錢點都要儲嘅。

【阿爸畀首期】

正所謂「成功需父幹」,上一代努力苦幹,讓下一代人慢慢享受。報章經常訪問部分圓上車夢的「成功人士」,

其中去年就有珠寶店老闆替兒子一筆過付逾600萬元,購買一個價值800多萬元的單位,餘數則由兒子月供繳付的成功例子。亦有女兒每月「死慳」終於儲到30萬,再加上父親的數百萬元,成功買樓上車。所以話,年輕人想圓上車夢?搵「佢」啦!

總括而言,樓價會否因加息周期出現而開始下跌,仍需審慎觀察。雖然年輕人要買樓(或有能力付首期)並非易事,惟想置業安居就要學懂儲錢,達至理財致勝之道。不過而家出面嘅樓價,真係好好好好貴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9/node7952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